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本刊2013年第3期刊发了刘九生先生《秦始皇帝陵总体营造与中国古代文明——天人合一整体观》一文,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相关学者也相继著文至本刊以表自己的观点。本刊特辑其中一些文章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2.
"李约瑟难题"作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研究内容,提出了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的方法等相关概念,并引发了笔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的思考."李约瑟难题"是由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里,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实际上,"李约瑟难题"的核心就是为什么十六世纪后中国科技成果的产生在量上减少了,在速度上放慢了.  相似文献   
33.
李约瑟之谜的历史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正当中国古代文明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英国学者、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n)却宣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并对如何认识中国的过去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第二,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4.
陈朝云 《文史哲》2005,(6):48-53
中原夏文化对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影响到豫西、鲁东、皖北。代夏的商文化的冲击使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夷文化部分地与商文化融合,鲁南、苏北地区成为商文化的波及地区,淮夷文化成为商文化的地方类型。周文化不但影响了淮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结构和成分。从地理上看,夏商周中原文明的浸润由西而东递减,土著文化因素递增;从社会层次上看,对中原王朝礼制文明的接受程度则由社会上层而下层递减。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夏商周古代文明的多种因素,从而为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蒋重跃 《河北学刊》2006,26(3):98-100
对于中西古代文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刘家和认为,中国古代虽有夷夏之别,但夷与夏可以互相转化,这种夷夏互转的过程,就是华夏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的对流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晁福林认为,从远古到夏商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的主干是对于氏族传承关系的记忆。周代的历史观念与史书体裁依然没有越出氏族史、宗族史的藩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完备体例的国家史在秦汉帝国时代才得以出现。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并非是指奴隶主和奴隶,在国家起源的原因问题方面,恩格斯虽然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但其从未断言这是国家产生的唯一根源。蒋重跃认为,周代封国与希腊城邦间的相似之处表现有四,即古代中国的"国"字与古希腊文的"城邦"一词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殖民活动;小国寡民与独立性。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有二,即两重性与单一性之不同及发展前景不同。易宁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代表,对古代帝国形成过程的 "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进行了探讨,认为统一与征服是区分古代帝国性质的重要依据。刘林海对罗马帝国的命运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认识层面上,罗马帝国的命运都是既断又续,断续并存(转型)的。  相似文献   
36.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浪 《学术交流》2005,(7):125-131
事实上,黑龙江流域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圈,这是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河文明。黑龙江流域的东胡、肃慎、扶余这三大民族谱系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五大帝国王朝和若干王国政权。这些王朝与王国政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历史格局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它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区域古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7.
文明是人性的存在内容,古代文明是古国心灵的律动.史学界对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研究中,遵循剩余→私有→阶级→国家=文明的模式,在这个直线上升的固定化模式中文明的实质脱离人而被转移为国家的存在;文明的起源渊于"剩余"而成为私有制的产物;文明的形成在于社会的分化而成为阶级争斗的结果.这个模式的"底线"是阶级矛盾,根本的问题是文明脱离了人.文明脱离人而将文明等同于私有制、阶级、国家,在古代文明的研究中会出现许多误断,也不能揭示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的状况.文明脱离人,多元、博大的古代中国文明将成为单一的僵化的文明,充满东方人文情怀的文明将成为无人文意蕴的野蛮文明.呼吁史学家们从泛阶级论的无意识中走出来,用新的理念与情怀重新审视古代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38.
王跃升 《决策探索》2014,(12):25-27
水,是生命的摇篮。水,孕育了人类文明。水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利的发展史。没有水,就没有多姿多彩的世界,也就没有各种生命和人类的繁衍。历史上也有一些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和楼兰古国因缺水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及各种生物见到水都会心情愉悦,产生一种特殊感情——对母亲一样的爱。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特殊感情的真相——在水的作用下,地球生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千万年变化,演变到大分子出现、生命迹象出现,再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都是水在起关键作用——水孕育了生命。水伴随着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古代走到今天,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39.
《阅读与作文》2014,(8):16-17
这是“第五大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的曙光可以上溯到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这4大文明。这是古代史告诉我们的常识。不过,这个常识现在要被推翻和颠覆了。那是因为,在南美的秘境深处发现了堪称“第五大古代文明”的巨大遗迹群。  相似文献   
40.
中国国民心态之谦谦君子或咄咄逼人国民心态植根于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中国悠久古代文明和近现代屈辱历史的叠加当然给国民心态留下了一些独有的,甚至带有双重矛盾色彩的烙印,诸如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