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40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6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39篇
理论方法论   293篇
综合类   2931篇
社会学   353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过去的10年,在我国文化史、文物考古史上,堪称收获极为丰硕的10年,它延续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古代文献大量出土的势头,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兴盛衰亡,萌芽于先秦,其形成、发展和成熟于不同朝代,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御史台阶段、一台三院制阶段和都察院一院制阶段。始终体现着奴性、同构性、有限性的特点,充分凸显了古代人治大背景下试图法治化的二元对立与悖论:"家天下"思维主导的缺位制度无法全覆盖并制衡;君制法、臣守法、法治民的立法本意致使表面上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实质上自立法时起即有先天的不完整性、不充分性与有限性,法治实践中必然冲突。独立性、法治化、透明化是现代监察制度设计与实践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93.
李倩倩 《天府新论》2005,(Z1):274-276
古典工艺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渊源所在.古典工艺美术对设计的影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形"和"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创意的切入点的提供.要谈古典工艺美术对设计的影响,只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来说明.这里,通过平时在设计实践中的案例分析,谈中国古典工艺美术对作者设计的影响.从设计案例介绍--创意取材原型分析--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这三条线来阐述笔者在把古典工艺美术知识和平时设计相结合时得出的经验和感受.即借鉴"形",了解"意",挖掘"神".整个过程不仅是一种丰富我们的设计元素的手段,也是丰富我们创意元素的手段.  相似文献   
94.
婺源自唐开元间建县,历宋而元而明而清,明·嘉靖《清华胡氏统谱》卷首记:“由是山水之精英,钟为豪杰之挺出,科第蝉联,簪缨奕叶”,名流辈出,文士游四方,商贾遍海内,他们的活动,使婺源人得以在婺水之源一隅之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创造并发展了包括医学在内的丰  相似文献   
95.
庄子重视人的本质生命的自由发展 ,将老子的“道”赋予了更多的人的精神和自由的因素 ,从“游”和“道”的关系 ,“游”和“物”的关系阐明人向“道”的依归和逼近的过程 ,即人体生命“游”的过程 ,为后世文人造就了一块以自我修为和炼造来抵御社会外界力量和自身局限侵害的精神土壤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6.
民族法对人的效力原则是民族立法应优先加以考虑的,而我国古代民族法对人的效力原则呈现出多样性。历代民族法所确立的原则基本上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既有差别,又有历史的连续性。研究古代民族法对人的效力的原则,将对我国现代民族地区民族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7.
冯金忠 《河北学刊》2005,25(5):97-99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唐长孺的治学理路和特点作出了准确概括。宁志新和黄正建侧重分析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并对这一治学方法做出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孙继民在20世纪学术史的背景下,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和确认了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史学研究成就和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认为陈寅恪的特点是承旧启新,文化史观中国化;唐长孺是转旧趋新,唯物史观学术化;胡如雷是弃旧开新,古史形态理论化。  相似文献   
98.
中国古代"国"、"家"一体,"法"、"礼"合一的社会结构特点,对服饰提出了"身份化"的要求,使服饰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约束、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国古代以艺术与工艺相互渗透的"泛艺术"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结构,对服饰提出了"艺术化"的要求,使中国古代服饰突出了平面化、流线美的审美特征,发展了平面剪裁的服装制作方法;中国古代重结构、重功能的"阴阳"思维模式,使服饰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影响,通过类比与自然、人事之间建立起某种对应关系,"象法天地"成为服饰形制、颜色选择等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上衣下裳"成为天尊地卑的宇宙秩序及君尊臣卑的象征,而天道定数、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等观念都在服饰的形制、颜色上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99.
古代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流科技成果并非仅仅是"四大发明",堪与"四大发明"比肩而毫不逊色的成果还有两项,即金属管形枪炮(包括火箭)和纸币.金属管形枪炮发明于中国这一史实长期隐而不彰.就西方而言,这种新式武器从中国的引进是以十分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就中国而言,封建王朝政治理念中的"内忧"病灶,导致对"利器"的研制和应用的极端垄断,大大抑制了近代枪炮在技术创新上的健康发展.最终,金属枪炮的技术革新在西方世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在它们的诞生地中国却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学叙事传统,并且很早就形成了空间意识.叙事的空间性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尤其是古代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概括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小说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空间叙事技巧进行总结.最后简要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