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937篇
劳动科学   73篇
民族学   219篇
人才学   230篇
人口学   219篇
丛书文集   2371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38篇
综合类   5076篇
社会学   806篇
统计学   6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945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762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800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625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杜生梅 《社区》2008,(6):33-34
本刊曾刊登过《德国弗莱堡Vauban社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文,阐述了“永续社区”的发展理念。本文作者亲自参观了这一世界著名的绿色社区,给我们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992.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村循环工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循环,实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等。  相似文献   
993.
成人教育多样化发展模式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要完成历史任务,必须适时调整发展对策,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稳定生源,改革成人教育体制,加快成人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994.
为揭示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的缘由进行剖析。分析表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撑人类理性选择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促成循环经济性兴起的合力。结果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与保障条件,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创新体系,以保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96.
高校贷款办学是一种风险行为.按照利益与风险共存的原则,贷款既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也可能因贷款债务超过学校的自身偿还能力而危及学校的经常性开支和可持续发展.部分高校在利用贷款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论证不充分和贷款规模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很多重要理念和观念的转变和创新,而所有重要理念和观念的创新则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必将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是一项关于反贫困的专题研究。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的省思及扶贫计划的评点,提出东西同富反贫困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对象,哲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从哲学的层面看,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观的突变,它意味着人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移和重构。具体地说这种新的价值观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也许我们又碰到了一些难题,一旦提倡什么也就意味着缺什么。缺的东西怎么弥补回来,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如何协调,因为追求物质的满足都还是当务之急,那么对心灵的滋养往往就成了嘴巴里的"追切需要",这是我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