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15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81.
民初学者叶德辉与易培基的交往情况,因材料所限,学界历来关注甚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叶氏致易培基的一批未刊书札看,二人不仅学术志趣相近,政治立场也大致相同;他们狂狷孤傲的鲜明个性和书生本色,也注定了人生悲惨结局的相似性.这批珍贵的原始文献,写于1925年叶德辉最后一次北京之行前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民国初年的政局、文化、学术及叶德辉、易培基的生平史实都有特殊的价值,对于研究近代版本目录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2.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4,(5):125-134
论文较系统地阐述了 2 0世纪 30年代现代诗派象征意象的暗示能与朦胧性、意象的全感官性等意象诗论 ;京派的契合论、意象与情趣论、意象显隐论、灵感生成论、意象联络论等意象诗学观。探讨了 40年代七月诗派的具象化的感觉论、体验意象论等意象主张 ;九叶诗派的意象的诗质化、智性化、意境化、凝定论等意象诗学观。并分析了 30、40年代意象诗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3.
刘鹏 《学术研究》2006,(2):130-133
叶维廉认为,从知识论上梳理比较学科的内在动因以及从知识论上论证比较研究的合理性是比较文学的逻辑出发点。叶维廉多方运用人类学话语与之配合,还原差异性作为比较研究的内在逻辑,以差异性的知识论依据和存在论依据相配合,共同完成差异性比较的概念重构。  相似文献   
584.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审美理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诗歌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的本位是国家与群体,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民族关怀。九叶诗派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中国诗歌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艺术主题,尤其是在揭示现实的负面因素方面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85.
19世纪后半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西方势力的强力渗入打破了幕府的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形成了巨大压力;幕府的倒台与明治政权的建立,集中实现了社会变革的价值;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的渐次解体,则为日本的变革与崛起提供了双重动力——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激发了日本发愤图强的意志和决心,清王朝的腐朽堕落激起了日本步西方后尘走对外扩张之路的野心和行为。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日本对华态度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亲和膜拜理念,加入了疏离、贬抑的色彩,继而采取窥视、试探的手法,最后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甲午战争,向中国的权力和权威挑战。导致这种渐变的原因是复杂的,日本社会各界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炮制出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国的扩张思想主张,并最终付诸实施,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些扩张思想来自于日本社会的不同层面和领域,对明治政府的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通过酝酿、传播,或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权威人物的言论作品里,或流布于国民教育、战争动员、道德评判、社会规范之中,或潜藏在民间人士的野史絮语中,甚至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它们间处杂陈,相与为进,共同写实了侵略中国基调下的近代中日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586.
吴漫 《中州学刊》2004,(4):89-92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初步探讨;第二时期:"文革"结束后的冷静反思;第三时期:"史学危机"刺激下的全面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挫折,反映出史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从而又突显出史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587.
公元6—8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的内容反映当时古代突厥人的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因为当时古突厥人信萨满教,因此萨满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萨满教术语表现在他们的生活语言当中。对此语言的更深一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挖掘与发现当时古突厥人遗留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88.
莎翁名剧Romeo and Juliet的曹禺译本是兼具舞台演出和阅读双重功效的优秀译本。将此译本与其原创作品和该剧的梁实秋、朱生豪译本比照,发现该译本中“把”字句的使用频数在三个译本中最高,并远远高于汉语文学原创语料和曹禺本人同时期剧作。通过对剧作内容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译作中“把”字句的高频使用与剧中具体场景中的典型言语行为息息相关,是表现剧情发展的重要句式。“把”字句的语义基础和结构特征能很好地展现莎翁的铺陈华关、富含修辞、动作性强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89.
九叶诗派作为现代诗歌流派的重要一支,历来受诗歌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主题关注、意象构置和情绪表达三方面对九叶诗派的现代诗美进行论析.指出九叶诗派在创作及理论上进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努力,并对九叶派在中国文学现代化、新诗现代化中的价值地位作了新的审视和界定.  相似文献   
590.
叶维廉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的诗歌源于五四新文化传统,承接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歌余脉,开台湾现代派诗歌一代诗风,贯通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他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以寻求中西共同的文学规律为起点,继而突破文学、哲学、语言和历史的边界,走向跨学科、跨文化的传释研究。他的理论研究中渗透着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与灵感,独具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以及比较诗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