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有些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望文生义,信手拈来,朗朗上口,用起来也是那么得心应手。可是,很多名言的原意被我们误解了,而且多少年来一直在误解、误读、误用。  相似文献   
102.
钟功 《决策》2013,(4):84-85
考生务必高度重视面试中的气势,如果我们自己在气势上先声夺人,就可以很好地赢得面试成功的先机。考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富有激情的文章来培养自己的气势。  相似文献   
103.
“生命在于运动”是健身名言;可是近年来科学家一再警告,大量消耗体力,只是动物的“健身之道”,对于人类,却无异于慢性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科学家作了解释,并强调——  相似文献   
10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令一线的语文教师头痛。经多年的语文教学研究,我尝试通过作文练笔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把作文练习分成随笔写感言、写日(周)记、和摘抄名言警句等,并且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05.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大作文分值几乎占到申论科目的半壁江山,申论写作也一直是广大考生难以琢磨的题目。有鉴于此,为了帮助大家深刻了解申论作文,笔者精心挑选出一位优秀考生的大作文。考生徐安驰,2014年安徽省申论得分83.5,申论总分全省第五名。这是徐安驰同学回忆整理写出的,分享给大家。再通过深入的解析,相信考生能够明确申论大作文高分的基本标  相似文献   
106.
名人名言     
《老年人》2011,(1):15-15
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是治公权力。  相似文献   
107.
张泽田 《经营与管理》2013,(12):102-102
林放请教“礼”的本质,孔子回答:“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孔子虽然非常看重礼仪,但是也反对奢华和繁琐,提出要在实行和效果上符合“礼”的要求。他对季孙氏的“八佾舞于庭”,明目张胆地无礼违规僭越,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社会上一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08.
宗喀巴在继承龙树、提婆、佛护、月称等中观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各种思想流弊和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中观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尤其是对自性空理论和名言有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发。在精到地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了空有统一的中道观,而且名言有的思想亦被他凸显了出来,从而将应成中观论推向了高峰。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宗喀巴应成中观理论有着独创之贡献,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9.
对于爱迪生的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没有那1%的灵感,99%的汗水是徒劳的",中日两国分别截取了其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显而易见,前半部分突出勤奋,后半部分强调灵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中观甚深精要论》是根敦群培最具影响力、最富创造性的一篇哲学论著。全文以反思批判的态度,以深思明辨的方式,探究了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价值论、境界论、语言哲学等一系列的佛教哲学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些见解与众不同,振聋发聩,启人慧思,令人遐想。它对我们今天的人们破除迷信、崇尚理性、解放思想、探寻真理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现代学术的语言对原作的前半部分作了较为细致的诠释、解读,并力求做到"回到事情本身"。用现代哲学的视角对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作了力所能及的梳理和概括,试图在佛教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做到"观察的客观性",从而呈现出根敦群培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性格、整体面貌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