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这不是名人名言,而是一位普通父亲对儿子的训导。就是这句训导,造就了一个名人。张明正出身贫寒,读书时成绩差。高考成绩出来后,他连普通大学的分数线都没达到。面对高考失败,张明正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不停地埋怨家庭条件不好,埋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2.
卷首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已经延伸为中国人的好客尚礼之道。中国被世人誉为"礼仪之邦",好客之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社会生活,直面政治经济。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好客中国"已被纳入国家国际形象展  相似文献   
93.
鲁迅善观察,有句名言,“人一阔脸就变”。由鲁迅先生名言,启发笔者观察,结果发现官一当,不仅脸会变,什么都会变,只是变化的时间过程长短不一而已。当然也不是所有当官的都是官一当就会变,但变者多多,只是变的程度有差异罢了。  相似文献   
94.
《阅读与作文》2008,(4):47-47
贝多芬去世前耳聋了20多年,平时他日夜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复聪。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床旁侍候的人无不泪下。  相似文献   
95.
随着作文的改革与深化,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了不少的精美诗文、名言警句,在构思中考作文前,不妨对经典名言来一番筛选,挑选出真正震撼过你的内心,真正触及过你的灵魂,对你人生成长起作用的名言,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如此,才能写得生动,写得深刻。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96.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当代社会服务,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最近出版的《齐文化廉政名言故事集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7.
小鸟问父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他们比我们活得幸福吗?老鸟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  相似文献   
98.
齐夫 《中华魂》2008,(5):34-35
19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我们把灵魂放在高处。正因为把灵魂放在高处,他顶住了沙皇政府的种种迫害和文坛一些卑鄙小人的攻击污蔑,克服了生活  相似文献   
99.
领导讲话稿由于是在公众场合当场宣讲的,受众面广,加上演讲的易逝性,写作难度就更高一些。因此,在写作讲话稿时角度要广、起点要高、立意要深。通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一些名言警句或典故、谚语等引用到演讲当中,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0.
知识和智慧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不管是西方哲学界还是中国哲学界从古至今对于这个问题都给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回答。"知识是什么,智慧又是什么,知识和智慧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两者是永远无法沟通还是可以进行转化?"围绕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中西方哲学家们各抒己见,展开了持久的争论。本文试图从历史上中西方哲学家对于此问题的探讨、近代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对于此问题的阐释以及冯契"转识成智"思想的提出等三个方面,在梳理中西方哲人对于此问题的见解的基础之上,以康德和冯契这两位中西方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为例来窥视中西方在探讨此问题上的差异,并进而窥视冯契"转识成智"思想提出的伟大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