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91篇
  免费   1464篇
  国内免费   374篇
管理学   18863篇
劳动科学   1195篇
民族学   3022篇
人才学   3067篇
人口学   1113篇
丛书文集   19183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4460篇
综合类   36911篇
社会学   9105篇
统计学   5207篇
  2024年   482篇
  2023年   1709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1922篇
  2020年   1614篇
  2019年   1834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1282篇
  2016年   1762篇
  2015年   2438篇
  2014年   6596篇
  2013年   6195篇
  2012年   7368篇
  2011年   8320篇
  2010年   7535篇
  2009年   7717篇
  2008年   9399篇
  2007年   5863篇
  2006年   4521篇
  2005年   4803篇
  2004年   3297篇
  2003年   3425篇
  2002年   3345篇
  2001年   3051篇
  2000年   2362篇
  1999年   927篇
  1998年   551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统筹区域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事业,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来保障实施。现行金融法律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存在不足,我国需要从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责任几方面共同构建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法律。  相似文献   
972.
发展绿色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而绿色农业进入乡村却遭遇诸多困难。通过对皖中乡村绿色农业发展实践的两次调查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外源型绿色农业由政府外力自上而下推动,乡村内部力量参与不足,导致绿色农业脱嵌于地方社会而失败。内生型绿色农业则由乡村精英自下而上发起,政府扶持,借助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整合机制、高效的技术扩散体系、稳定的市场连续体、传统生计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内生型绿色农业成功嵌入地方社会,并实现绿色产业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共赢。发展绿色农业应在尊重农民主体性,兼顾农村经济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市场等外力的有效嵌入,处理好内外力量之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973.
974.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冷战终结后,冷战延续下来的意识形态却在美国对华外交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以"遏制中国崛起"为主的意识形态逐步成为美国制订对华外交政策的主流思想.不过,同冷战时期相比,其内容与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意识形态更多地是作为宣传手段来推行势力扩张的强权外交政策.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国对华外交的各层次当中,与实用主义共同作用,从而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975.
选取陕西省2010—2020年面板数据,应用SPSS25.0和Eviews10.0计量软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灰度关联分析法,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科技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两种检验结果在经济因素上相互印证。研究表明:R&D经费投入水平、科技转换成果、绿化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提出构建良好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缩小科研经费投入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和落实“产才融合”的建议,以期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平衡科技人才分布、发掘人才创新潜能,发挥人才效能。  相似文献   
976.
977.
随着我国进入后脱贫时代,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灭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反贫困事业的终结,反贫困社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从社会质量理论维度来看,当前反贫困社会工作韧性构建稀缺,无法应对政府支持的撤出;忽视对凝聚力资本的利用,反贫困的投入成本较大;异质接纳意识不足,阻碍包容性氛围的构建;缺乏主体能动唤醒意识,影响赋权增能实效。因此,在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需要增强社会经济韧性,健全反贫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依托村庄本位,增强社会工作反贫困的社会凝聚力;倡导异质接纳,促成反贫困社会工作对包容文化的构建;促进案主能动,进一步深化反贫困社会工作赋权效果。  相似文献   
97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与农村发展的动能转换期、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围期重叠交汇,在地化生成逻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立足农民主体的第一视角。锚定科技动能在地化生成目标,立足乡村,将资源、产业、科技和人才等在地化因素整合起来“嵌入”到乡村振兴的架构上来综合考量,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主体能动作用,激发科技动能的在地化生成,逐步形成科技支撑和科技动能的“强连接”。科技动能的在地化生成需要乡村人才承载科技,与乡村发展具体要素匹配融合,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正向契合,其具体样态、模式等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多元化呈现。在党的有力领导、政府有为引导和市场有效拉动下,农民顺势而为、依地而立,克服后疫情时代突显的不利影响,探索科技动能在地化生成的现实路径,乡村振兴将在新时代进程中实现由外部科技支撑到内生科技驱动的整体转化和升级迭代。  相似文献   
979.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质量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06—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Index DEA模型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FDI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FDI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技术进步的提升,FDI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对于全国和东西部地区,FDI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双门槛效应,对中部地区存在单门槛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各区域应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引进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80.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中国人心中最深厚、最永恒、最质朴的精神情感,包含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真情关切、责任担当和愿景追求。爱国主义情怀从古至今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爱家”意识,到后来发展为从“爱家”到“爱国”的“家国一体”观念,再到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其间经历了“家”“邦”“国”观念的交融与嬗变。系统论视域下,爱国主义情怀拥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中国传统爱国统一精神的基因,爱家与爱国相统一的价值理念,爱国、统一、奋斗主旋律的精神内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应树立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观念认识,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涵养民族与世界相通的价值立场,进而将中华优秀传统爱国行为与现代理性爱国行为相结合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