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其中,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家庭建设的核心.新时代,大力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具有多层面的意义.从微观层面来看,促进个体的成长,矫正家庭伦理失范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助于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52.
修辞学研究提高言语表达效果的规律,必须着重研究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原则。言语表达的得体性,主要指言语表达形式的适宜和内容的适当,指言语表达与言语环境、言语对象的和谐,追求的是人际交往的和谐美。得体性原则是修辞学的唯一的最高原则。得体性原则大致包括合境、合位、合礼、合俗、合式五个要素;具有可接受性、整体性、向善性三个特点。深入研究得体性原则,发展现代修辞学理论,建立得体修辞学,即言语得体学,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3.
孟子的人性论包括性善、向善、为善、致善四个紧密相联的环节:性善表明了仁义礼智根于心,证明了仁义内在、性由心显;向善赋予了人自身臻于至善的力量,赋予人以道德自由;为善是个体修养的基本功夫,提供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格修养方法;致善则是个体之善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借以实现三代之治的社会理想.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成体系的思想整体,只有在这一整体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54.
科学与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把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理解为“价值中立”的看法 ,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否有内在联系 ,关键在于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 :按照“主客关系”的在世结构 ,主与客彼此外在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分离的 ,科学的自由思考不必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 ;反之 ,按照“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在世结构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就有了内在联系的前提 ,科学的自由思考就能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当前 ,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 ,应在新的基础上回复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为知识而求知”的精神 ,真理与道德价值相结合的精神 ,知识向善的精神。  相似文献   
55.
艺术没有隐喻性的思维将举步维艰。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具有趋利性、模糊性、尚意性和向善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让隐喻思维成为艺术必备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各种艺术形式从自己的角度运用隐喻,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其中,隐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掌握了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6.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7.
正《法制晚报》的记者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时发现,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20分。高考强调道德加分,具有积极意义。对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进行加分,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意识到美德发展、崇德向善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当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什么是剩下来的东西?学生在学校  相似文献   
5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国家投入少、资源稀缺的浙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少奇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分析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在理路和内涵表现,对浙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娘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七岁时被抱到临湘桃林陈家做童养媳。但她十分想念家里的亲人,三天后即带着一脸泪痕跑回了娘家,即使遭到毒打也不肯再回去。后来娘长大成人嫁到笔架山下的渡台村。渡台村依街傍河,在娘眼里是个好地方。娘一生冇进过学堂门,但通过自学认了字,还读了不少古书,像《薛仁贵》、《穆桂  相似文献   
60.
“数字体认”表征着数字文化产品体验过程中用户与数字环境的关系。在“数字体认”行为中,人的意识变化受到数字文化产品内容变化的影响,而内容的变化又受制于算法推荐机制。一些案例表明,算法推荐可能造成“成瘾意识”与“道德虚无意识”在用户群体间弥散,导致用户主观能动意识缺失。规范技术应用、合理利用算法推荐则可以提升用户的主观能动意识、道德意识、公共价值意识,促使主体意识回归,进而推动主流意识在群体间的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数字体认”行为的分析,认为只有限制不断膨胀的技术权力、倡导技术向善,规范产品内容、树立正确意识导向,才能唤醒数字文化产品用户群体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发用户的道德意识,增强用户的公共价值意识,从而彰显和实现数字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