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8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90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1550篇
社会学   39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面对驱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和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要求,新中国提出了主动塑造外交新形象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外交形象的基本内涵,规定了塑造者的基本素质,确立了塑造的基本原则,对外交形象作了全新的塑造,使新中国获得了并不完全与国力相称的良好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32.
小泉内阁的外交政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泉内阁在外交政策方面积极追随美国,竭力提升本国大国地位;为换得“入常”门票,以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但遭挫败;小泉首相连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其亚洲近邻外交深陷困境;竭力争夺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将本国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小泉外交是依附强者换取利益、依靠“演剧”政治煽情蛊惑的急功近利的外交。  相似文献   
33.
战后日本与东盟关系可以划分为各具特点的若干阶段。日本对东盟的政策在每个阶段均有所调整。同时,日本对东盟政策也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在日本对东盟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过程中,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论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都或多或少与其对华政策相关。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日本对东盟关系中中国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日本对东盟政策的定位与对中日关系的调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为表里,虚实相间。  相似文献   
34.
作为习近平外交专著,《论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全面体现了习近平外交叙事风格。以莫娜·贝克的叙事学概念为基础对习近平外交话语及英译进行分析,既能凸显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作用和功效,又有助于中国外交叙事的建构。通过叙事策略的运作,包括建构时空、选择性采用文本素材、建构标示以及再定位人物事件,译文重构了习近平外交话语的本体叙事、公共叙事、概念叙事以及元叙事。同时,叙事学与外交翻译的结合不仅拓宽叙事学学科领域,为外交话语研究提供新视角,而且为完成既定的翻译使命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揣摩文化上的深度、把握思维上的向度以及巧用技能上的广度都成为译者顺利完成叙事建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本期我们邀请6位著名学者讨论全球治理新形势下大国的竞争与合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激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经济社会资源透支,国际力量对比持续变化,全球治理赤字高企,大国博弈复杂化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大国博弈激化,美国联合盟友全面打压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对外政策布局更加聚焦中国,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相持态势将延续。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复杂性愈加明显,但也具有巨大的韧性。中俄两国共同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扩大“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如果说全球化是中国富起来的重要机遇,全球治理则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国际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坚持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前进方向,在复杂博弈的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风云激荡的全球变局中敢于开创新局,推动世界百年大变局向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通过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绘就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发展演进的知识图谱,揭示了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学术重镇与诸多热点主题,包括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总体来看,该领域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属性与中国印记,但也受西方有关话语体系研究的影响。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仍将快速发展,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学科建设、立足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借鉴社会运动理论,可探索一种融合了政府自上而下和社会自下而上进程的“政府—社会”复合路径,以构建“健康丝绸之路”。社会运动理论的三种视角可为这种复合路径的具体实施与需要关注的环节带来重要启发:首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跨国传播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严重不足,凸显出构建补充型国际卫生合作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次,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构建,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协作,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要推进健康话语体系的完善,如倡导和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传播,通过话语和心理共鸣等民心相通的途径,促使国际社会采取联合行动以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38.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  相似文献   
39.
在全球卫生领域以大型会议为代表的国际会议外交已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文章梳理了全球卫生治理中会议外交的两方面体现,一是以国际会议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二是以国家行为体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并进一步归纳了会议外交促成的全球卫生治理进程,包括多次会议促成了全球卫生安全的国际规则《国际卫生条例》,以及历经多年会议磋商促成了全球人口覆盖范围广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共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外交工作和健康中国战略有了明确表述,由此需要卫生与外交工作者审时度势、认清角色,通过会议外交表明态度,并以全球卫生会议外交为起点,促进国内立法接续。  相似文献   
40.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旗帜和标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生成逻辑:其一,它源于对以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和此起彼伏的侵略扩张与霸权战争为核心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践行和超越;其二,它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的弘扬和发展;其三,它源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其四,它源于对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城邦政治思想、"永久和平论"、"世界精神"、"世界主义"等国际主义理念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