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8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90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1550篇
社会学   39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来自南部邻国——缅甸北部的军事冲突为乱局频出的中国周边"乱上添乱"。"缅甸战机进入中国领空"、"缅甸炮弹炸平云南民宅"、"大批缅甸难民拥入中国",与中国一线之隔的战火也让各种传言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在缅北的炮火隆隆声中,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开始了缅甸之行。"挖中国墙脚"、"包抄中国后院"、"侵蚀中国优势",媒体以各种刺眼字眼描述着这场访问背后的中日争斗。  相似文献   
92.
文化是国家特性的重要方面,从多个方面和渠道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赋予国家外交民族文化特色。这显著体现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活动中。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实践中体现出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建设被提高到软实力核心要素的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更加强调中国文化对中国外交的指导作用;在多边场合主张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共存,反对文化冲突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双边关系上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利用文化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中国外交的中国文化"底色"更浓,成为当前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和中国风格之一。  相似文献   
93.
论中亚国家的去突厥化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耳其与哈萨克斯坦争夺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的主导权,都想做盟主。而在军事战略部署方面又与乌兹别克斯坦相互竞争激烈。与其说个别突厥语国家积极推动中亚突厥国家间的全面合作,倒不如说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整个中亚突厥世界,乃至丝路沿线国家的积极性,使得"六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口号在经济利益的强大动力驱使下"倒逼着"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也因此从另一个维度折射出中亚国家"突厥化"的伪命题属性。  相似文献   
94.
理想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中占据着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威尔逊作为理想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研究理想主义的切入点。威尔逊理想主义以普遍的道德和意识形态来定义国家利益,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总体和谐、可以通过道德和国际法求得进步的过程,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实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并以此为要素建构世界新秩序。如何正确认识威尔逊理想主义对于研究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5.
基于情境力量理论和挫败-攻击理论,构建了评估型绩效考核与周边绩效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同事排斥的中介作用。利用8家企业350个员工的多时点有效数据,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及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评估型绩效考核显著正向预测员工感知到的同事排斥,负向预测员工的周边绩效;同事排斥在评估型绩效考核和周边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6.
韩叶 《南亚研究》2020,(1):53-73,149,150
近年来,印度对中印在跨境河流水关系中的不平衡问题非常重视.其中,水文信息不对称以及收益不平衡是印度对水关系不平衡的两个主要认知.基于中印边境的互动历史,印度在对水关系的认知形成中往往会夸大中国的敌意与威胁.据此,印度试图通过建立制度框架、将中印水争议国际化以及竞争性开发跨境河流水资源的战略思维,平衡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关系中的优势地位.然而受水外交两面性特征和内政的掣肘,印度平衡战略的影响有限,而且更强化了其对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战略安全收益的重视,并使未来中印双方基于水资源共同利益进行合作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97.
程蕴 《日本学刊》2020,(2):76-97
战后日本公共外交的运作模式经历了由基本运作模式向改良型运作模式的转变。在基本运作模式中,一国讯息由政府主导下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发出,经对方国家的信息传播节点后抵达普通公众视野。这种方式在冷战结束后,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动员更多的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其中,构建跨国共同体网络,借助商业模式来传播本国的价值理念,以及将象征本国国家形象的组织嵌入对方基层社会之中,已成为冷战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日本公共外交运作模式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向。通过在这些方向上的摸索,日本最终形成了“议程设置式公共外交”“商业模式公共外交”“嵌入式公共外交”三种改良型运作模式。虽然这些运作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且有些模式真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别国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至少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获得了成功,提升了别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  相似文献   
98.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后美国集中践行各类遏制与干涉手段的试验场,在美国持续塑造和护持其单极霸权地位的后期过程中,其构成了美国遏制与干涉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经验来源。另一方面,伊拉克为突破美国封锁开展的外交博弈,与美国的霸权塑造形成不对称优势,深刻地影响了该进程的演变。1991~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构成了一面棱镜,它能从多个维度对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的进程形成折射,对学界深化理解美国的霸权及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曾在里根时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冷战后调整和完善了外交战略思想并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对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发挥了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强势复兴得益于对各主流外交思想的理论融合,迎合了美国政治潮流右转的趋势,是对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外交路线的修正和对当今美国超强国际地位的彰显。尽管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实施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反弹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思想活动并未停止,其影响也不会轻易消除。  相似文献   
100.
第一次与美国政府要员面对面而坐,双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对方 1971年7月8日凌晨,天蒙蒙亮,我们4人带上最轻便的行装从钓鱼台宾馆出发,坐了两辆黑色小轿车直奔南苑机场.4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伊斯兰堡查克拉拉机场特别停机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