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5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8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96篇 |
人才学 | 69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955篇 |
理论方法论 | 176篇 |
综合类 | 2236篇 |
社会学 | 289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59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5-69
本文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选取谭恩美的三部作品《喜福会》《拯救溺水鱼》和《奇异山谷》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其面向东方主义的复杂嬗变过程,即附和——颠覆——超越。为了获得西方主流文学界的认同,作品《喜福会》体现出谭恩美对东方主义的附和;随着文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写作视野的进一步拓展,谭恩美之后创作的《拯救溺水鱼》体现出对东方主义话语有力的悖反和颠覆;而《奇异山谷》中追求的东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则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3.
用动态认知逻辑特别是话语表现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充分考虑语境因素,探讨命题态度句的语义解释,得出的结论是:(一)命题态度句的语义依赖于被报道的信念和解释者对信念主体的认知状态的表征的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二)对命题态度句的处理揭示了语义的动态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梁归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34-42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105.
张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6):93-99
“我是谁”指向的是人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作为事件的挑起者,后现代分子提供的激进回答更把人带入了“不知此身是何身”的境地。借助拉康的主体解析,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在貌似错乱之语的后现代宣言中所包含的“主体”概念自身的某种根本的、令人惊讶的变化,这种变化揭示了“我”的错综复杂的身份——“我是他人”。 相似文献
106.
张明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45,71
生产力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科亨作为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运用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精准分析了马克思的基本文本,清晰界定了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他首次阐发了关于生产力的两个命题,并运用功能解释来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文章研究了科亨的生产力理论,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异同。 相似文献
107.
梁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8-74
通过对特定语料库中语料的检索和处理,对比分析了英语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于单词very在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不同程度学习者之间对该词使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导致以上区别的可能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very一词,中国学习者存在超用、回避和误用现象。这些现象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所发生的语言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8.
蒋玲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3-55
在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作者一改大胆暴露,零余者形象的写法,在淳朴静美的境界中荡涤自己内心的躁动,发出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作品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叙事聚焦,主要是运用内聚焦的形式,使得《迟桂花》成为一幅立体的心理写意画卷。正因为作者采用了这一方式,才使读者可以清晰感受到"我"的心灵的出走,心灵的获得,以及最后心灵的回归这一个心灵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战世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0-74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主题,主体性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体实体化到主体性反思的历程。在主体性反思的阶段,休谟、康德以及法国的结构主义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列维纳斯从存在论角度阐释的主体性反思往往被忽略。列维纳斯运用存在、时间等概念阐释了存在只能置放于主体意识的瞬间,在瞬间中获得肯定性的真正存在。然而这种通过意识置放的存在也陷入了绝对化的形而上学,因为主体、存在、瞬间的结合建构了自身指涉的同一性,限制了主体、存在外在化的可能,因此列维纳斯通过存在论层面的主体性反思揭示出了主体性存在论的局限性,提出要走向他者。 相似文献
110.
汪亚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6):155-156
读罢胡尹强的新著《鲁迅:为爱情作证》(东方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真让我吃惊不小。我不得不佩服胡尹强的胆识与功力,他竟能将《野草》中除《淡淡的血痕》之外的23篇散文诗,都认定为写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师生恋和婚外情的,且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有些篇目还解说得十分精彩,如《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死火》《过客》《题辞》等简直是无懈可击,精彩绝伦,使我不得不相信:《野草》还真的是一部爱情诗集!胡尹强教授是位两栖性的写作者。作为作家,他出版过不少中长篇小说,且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教授学者,他曾出过两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