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2569篇
劳动科学   418篇
民族学   430篇
人才学   380篇
人口学   235篇
丛书文集   3288篇
理论方法论   679篇
综合类   6460篇
社会学   1080篇
统计学   2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476篇
  2010年   1498篇
  2009年   1913篇
  2008年   2623篇
  2007年   2223篇
  2006年   1327篇
  2005年   82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现行医院经济核算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观念.调整方法"的改进经济核算工作的新思路,以促使医院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障整个社会医疗大环境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1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抉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族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创举。而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影响力,则是因为它无处不体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无处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3.
苏承英 《理论界》2008,(11):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共同诉求。而这种理念和行动早已完整地包含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典”叙述之中,因为追求人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终极旨趣和根本目的。“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04.
张伟 《科学咨询》2008,(19):13-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和谐的必然基础。本文就家庭和谐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构建和谐家庭作肤浅探讨,旨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5.
陕北农村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要脱节、结构不当和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政府提供教育经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育课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实现陕北农村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并加强农村教育研究,为农村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良性发展模式,可以保障陕北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和谐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6.
《领导文萃》2008,(8):F0002-F0002
两年,为民办实事3万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东南早报“一线通”沟通平台功能获得巨大社会效果。这也意味着东南早报“传媒促和谐”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7.
《新世纪领导者》2007,(2):39-40
陵县质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市局决策部署,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团结向上,全员素质提升、办公环境改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维护了陵县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树立了良好的质量卫士形象。2005年在全省行风建设评比中,该局荣获省级先进单位,并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局长王洪君也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08.
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既解读继承历史,又立足创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导向着仲裁制度的完善,和谐的价值目标奠定了仲裁的发展方向,是仲裁制度为之实现的终极目标;仲裁制度的固有属性也暗合了和谐的建构目的,并成为和谐社会目标下处理纷争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09.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0.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