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2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7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124篇 |
人才学 | 72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19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5篇 |
综合类 | 2690篇 |
社会学 | 271篇 |
统计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49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明清鼎革之际,易堂九子崛起于赣南,蜚声天下,于学术、文学俱有建树.易堂论诗,以“真情”为本,倡导“自标风概,自具机柚”的“真诗”之说,既吸收了明代性灵诗学的精髓,又力避其弊,以正“品”而矫其或泛滥失统、或幽邃险涩之弊;同时也对明代的模拟之风予以针砭廓清.以情本论为核心,他们对诗歌之如何“发生”做出阐发,提出“感兴”论,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感兴”有二义:一为“有为而为”,一为“无待而起兴”,前者强调诗歌的温柔敦厚,后者强调“自鸣之意”,即诗人的一己情怀.易堂诸子的情本诗学,本末兼重,视野融通,体现了鼎革之际诗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2.
文学重构历史与后现代批评——评唐·德里罗的《天秤星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重新构建了历史,重构历史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者的阐释无一例外带有自己所处环境的烙印,体现着当代评论者的兴趣和关注。"回归历史"、"重构历史"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当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一位小说家,唐·德里罗一向关注美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危机。他在小说中一再对美国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他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小说《天秤星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奥斯瓦尔德这个历史人物的重塑,德里罗重构了不同于官方版本的肯尼迪遇刺历史,批判了身处其中的以影像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唐·德里罗的文学创作实践表明,在后现代状况下,艺术家仍然有可能进行类似现代主义先辈们所从事的那种政治性和批判性的严肃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73.
74.
张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36
《周易》中"文"的内涵相当丰富,大体可分为"秀外"之文与"慧中"之文。前者即"文"的浅层意义,后者则通过"坤卦"予以体现,是具有含蓄之美的内在文采。《周易》中的"文"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论语》则在《周易》的基础上,将"文"对象化,自此"文"作为核心概念开始裂变。 相似文献
75.
刘勰对中道思维的运用已成为《文心雕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细化中道思维,本文试图从情采观中单个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入手,分析刘勰如何从不同的层次上运用了儒家、道家、佛家的中道思维,以透视刘勰的立论思路。 相似文献
76.
佘国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4):43-49
文之为德也大矣引发了众多学者的不同解读,可谓尺水兴波,余韵无穷。从新文化运动直至当下,基于不同历史语境及话语模式,许多学术解读尽管与原初之意存在差异,但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接近《文心雕龙》中刘勰的原意,笔者借用童庆炳先生的照亮说,在现象学视野下,将文之为德也大矣与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显现进行异时空的照亮与解读,厘清文与道,并由文鉴道,索道观文,在本质直观和主客交融的层面上,鉴照洞明,使文之为德也大矣历经无限衍义后归于作者初衷。 相似文献
77.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78.
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刘勰以人体结构比喻文学的篇章布局,并以人的情感与个性特征类比文学的抒情方式与审美风格。《文心雕龙》中有一种以生命体的有机结构类比文章体制的思考模式,即"人化文评"意识。这种以人体比喻文体的观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所蕴含的是古代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有机综合化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9.
“读文”与“读图”作为两种基本的阅读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读图”与“读文”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由此形成的“语—图”互文阅读模式,可以促使当代青年形成科学、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在新媒介、资讯化时代成为获取文化知识、承传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刘克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2):13-26
涂又光是一位有着深厚诗学素养的诗人。作为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包括五律、七绝、七律、词、赋、联文等;其品骨自高,其寓意自远。作为教育家,他把诗教贯串于教学之中,有着极其深邃的诗教思想;涂又光创作的诗作以自为本;肯定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不仅是诗的表现,而且是形象的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文学表现。涂又光的诗词联文及其诗教思想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