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田晶 《快乐青春》2010,(12):46-48
“您好,好久不见了!”我听见一声轻微而伤感的问候。我环视四周,没有人,只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我认识它,一个个闷热的夏夜,在它的绿荫下,  相似文献   
12.
奢侈品最本质的概念,是少数人拥有,多数人梦寐以求。现在的奢侈品却走上了多数人拥有的道路。于是,奢侈品失去了文化土壤,只能以用料来强调自己的高端性。  相似文献   
13.
瞬间的感动     
欢笑,课堂。夹杂着汗水的青春。 鲜血,消失。携带着哭泣的年华。 一些生命只是刚刚盛开,却错误的选择了血腥的食人花,无奈的在黑暗中绽放,然后顷刻消亡。  相似文献   
14.
<正>在英文中有一句谚语叫:it is no use crying for the spilt milk。翻译成中文的大意是: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是没用的。这道理显而易见,牛奶既然已经打翻在地,就不可能将它收起来再继续喝,也没有必要因此而落泪,惋惜。然而,在生活中,为了打翻在地的牛奶而哭泣的例子却从不少见。樱桃是一个细腻且温和的女孩。大学里的生活比起高中时代来说太过清闲了,爱学习的她经常一个人去图书馆上自习。一个夏日的午后,樱桃遇见了他。他们时常地发短信,打电话,一来二去,两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1,(8):47-47
原文: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解读: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想喝鲜竹笋做的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与伴侣》2010,(6):31-31
据英国一家母婴网站公布的调查,一个女人从出生到78岁的漫长人生中,哭泣时间累计超过1-2万个小时,约16个月,哭泣的原因随年龄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7.
老外的幽默     
李军 《人才瞭望》2010,(3):45-45
神奇功效 一位绅士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突然,有个光头的家伙横穿马路,绅士急忙刹车,可车还是撞上了他。绅士悲伤极了,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一位美女开车路过,发现哭泣的绅士,连忙停车询问。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3,(2):63-65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人性大解放的时代,也是欲望大放纵的时代;是欢笑高歌的时代,也是哭泣悲呜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信仰重建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枪炮与玫瑰齐飞的时代大变局,我们该何以自处?  相似文献   
19.
颜强  仕友  春燕  胡军 《民族论坛》2001,(1):22-24
轻信花言,两次被拐,苦泪洒他乡。噩梦过去,她理应懂得“自由”的美好,却反而成了剥夺别人“自由”的无耻之徒。阴冷的铁窗里,流不尽悔恨的清泪。 2000年10月25 日,钟国敏  接到了湖南省会同县人民法院送达的刑事判决书。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丈夫的坟头新近长出一丛凄凄青草;年迈的婆母披头散发伏在坟头歇斯底里地哭泣;两个失学在家、衣衫褴褛的儿女则一个劲的抓着她的手,哭着要爸爸,要去上学……她惊恐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仍是空荡阴森的监房,清冷的月色斜照在厚重的铁门上。那痛苦不堪的往事,又一次涌上她的心头……  相似文献   
20.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是儒家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范畴,对我国古典诗歌产生极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个性解放主义思潮传入我国,诗教传统已不适应社会和诗歌发展的潮流。一些深受文化传统影响的诗人在创作中开始不自觉地冲破“温柔敦厚”的樊篱,中国传统诗歌承载了更多个性解放的时代内容,因而具有了现代意义。陈三立的许多作品中保存并发展了晚明以来诗歌流露出来的那种自我意识急速膨胀但又严重受制于现实的哀伤、敏感与悲愤,尽管由于自身以及时代的局限,陈三立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摆脱纲常名教,但在诗歌创作上回应了晚清民初小说界的“哭泣”主题,他的两难处境,实际上也是晚清时期处于新学旧学交界时的文人的两难处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