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0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2321篇
劳动科学   142篇
民族学   201篇
人才学   36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57篇
理论方法论   788篇
综合类   8446篇
社会学   1008篇
统计学   36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1210篇
  2013年   919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206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622篇
  2007年   1133篇
  2006年   966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80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清代前期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商人之间形成了比较长的商业信用链条,从商品生产到流入市场,从高级市场到初级市场都不断有商业信用产生.就商人而言,贩运商与坐商之间、坐商与小商贩和摊贩之间都建立了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量,盘活了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商人特别是小商贩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在世界商业文化跨地区、跨国度的传播历程中,商人是传播主体,商业精神是文化传播的灵魂,商业繁荣则是其文化传播诸多成果的外在表现.商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明进步的推进者,中外商人所推崇的商业理论及商业信条,并由此而凝聚成的商业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繁荣是社会稳定与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范围内商业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93.
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点,表现为:全球性的视角、多功能的互补和多学科的渗透。高校国防教育处在众多学科的交叉点上,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是确立学科定位的基本原则。依照主体性原则,高校国防教育应以高校为主体;其次,国防是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目的和归宿,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应以国防为本位;再次,任何领域的教育现象最终都要落实到育人上来,因此,育人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浩 《东岳论丛》2007,28(4):126-130
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潜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它同意识相互转化,并在深层次上对人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官方邮局与民信局为争夺邮政市场,在资费与业务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为适应形势变化,民信局开始利用新式交通工具发展业务。民信局虽然通过请愿、走私等形式规避官邮控制,但还是走向衰落。民信局与官方邮局的竞争促使官方邮局更趋商业化。民信局积极利用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而大清邮局则积极学习民信局优点,拓展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996.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97.
朱淑真、李清照并为宋朝文坛的两大家,其作品表现了对女性主体价值的寻找,两人的出身、经历不同,寻找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李清照是用温柔敦厚的“融入主流”方式,朱淑真是用“女性本位”的方式,特征是刚烈凄厉,催人肠断,这也是男性中心社会里人们更称道李清照的创作,对朱淑真的作品不以为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胡塞尔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哲学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哲学一方面可以视为近代哲学思维的极致,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某种转折,主体间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正是胡塞尔关于主体间性的探究,才使这一问题在现代哲学主流话语中真正蔚为大观。胡塞尔不仅从现象学角度改造主体性概念,而且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对主体间性概念和理论的构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在数据结构、智能系统、信息网络等新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变化。在文化艺术领域,作为艺术作品创作者的艺术主体虚拟化、虚拟主体间性的形成,展示了艺术生态的转型:数字化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让艺术作品创作者的身份不再依附于特定的地点,不同的“语境”近在咫尺,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创造和重置“语境”的过程中,艺术作品变得具有“非物质性”和“交互性”,从而改变了艺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不再是“施动”和“受动”的关系,而是“交互”和“对话”的互动关系,此时的艺术主体不再是孤立封闭的形象,而是动态开放的形象,艺术主体间与欣赏者之间成为艺术共生平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大智移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客户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更新了文旅理念,改变了旅游数字生态,文旅产业数字化治理蕴藏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作为对“一核多元”模式潜在公共性危机的反思,如何打破条块分割、推动社区公共性生产、培养居民公共精神、增进公众互动参与,是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考量进路之一。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亟待梳理脉络、刷新范式甚至重建路数,纾解在文旅治理中的结构性难题,进而针对治理理念与技术困境有所作为。文章选取“责任机制”维度,通过结构化分析和过程化视野,直面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与理想建构紧张关系,在结构上探究主体关系、行动逻辑、互动效果等技术要素,在过程上明确责任主体、责任机制划分,赋权景区组织,改善治理逻辑,探索直接衔接治理机制。文章认为,聚焦治理结构互动机理,挖掘技术应用被遮蔽主体关系、合作议程和问题策略,符合“共建共治共享”政策话语要求,“道术合一”逻辑能为新时代文旅数字化治理主体间关系分析提供阐释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