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Nancy McGaw  Lisa Fabish 《经理人》2006,(8):96-96,98,100
如何让你的价值陈述带来更多商业价值?最近,阿斯本研究所与博思管理咨询公司联合进行的全球经理人调查显示,九成的公司都制定过价值陈述。但正如调查所表明的那样。是否拥有价值陈述书,与能否用其提高业绩完全是两码事。某些企业的价值陈述注定要躺在CEO的抽屉中无人问津,而有些企业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关于商业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有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不论是运输、保管、包装亦或售卖,商业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商业劳动作为生产性劳动,其逻辑限度表现为对产业劳动的最终依赖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商业劳动有寄售制、包销制、连锁制、租赁制等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3.
作品商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是作品应当具有可控性。然而,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作品可控性的实现手段有所不同。在传统传播环境下,作品的可控性借助于对作品载体的依附得以实现;而在网络环境中,作品的可控性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措施得以实现。数字技术措施在网络环境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著作权人在作品交易过程中的利益流失,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公众对作品的消费成本。  相似文献   
84.
探寻微博的商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属于Twitter的“山寨版”,然而Twitter差不多花了5年才获得2亿用户,如今新浪微博不到两年拥有14亿多用户。不得不感慨:微博火了!微博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微博的商业价值究竟应该如何挖掘,微博的盈利模式又应该如何开拓呢?  相似文献   
85.
因为日本的商业规范很正式,规定得很好。日语文化的商业价值与创新崛起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为什么日本会形成以上商业文化的特征,其源流何在?日本与中国同样是基于亚细亚式的农耕文化圈,为什么日本商业文化与中国商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现实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商业价值开发的现状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我国羽毛球运动商业价值的内涵,即羽毛球运动的商业价值是投资与羽毛球运动及其相关产业所能获得的回报。  相似文献   
87.
报网融合 造用户高参与、高交互的综合媒体平台 当下重互联网思维,拓媒体融合改革新路,已经成为传统报媒转型的行业趋势和时代要求。天亿霖与城市晚报紧抓时代契机,强强联合,双方谋求共同探索出一条平面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渠道、资源进行全面升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8.
唐宇 《现代交际》2014,(9):146-146
人格标识在具有可识别性的条件下才可以准确地指代某个人,也可以利用所存在的商业价值进行有效的商业利用。人格标识的具体范围无法明确界定,凡具有可识别性的人格标识原则上皆可被用于商业活动。本文重点阐述可商业利用的人格标识的主要形态,即姓名、肖像和声音。  相似文献   
89.
媒介文化有着不可遏制的商业性和机械复制性,同时也有着现代文化的独特审美性,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彼此相依又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本文试图分析矛盾的根源和调和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巨头们为什么盯上社区? 社区是与人的衣食住行最接近,也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单元,这使得社区具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社区价值并未被充分发掘,社区商店都是些生活服务型小店,比如小五金店、小杂货店、小卖部、修车铺之类,由于它们各自的服务范围没有重叠,所以相安无事.10多年前,一些连锁零售企业最先看到了社区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了第一轮抢占社区的大战. 就笔者所在的成都市,早在上世纪末,本土两大连锁零售巨头“红旗”和“互惠”开始了抢开社区便利超市的肉搏,后来舞东风、WOWO、外资的7-11等也加入混战,成都的社区便利店竞争更加激烈.这场社区便利超市的抢夺战旷日持久,目前在社区形成了几足鼎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