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88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734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领导决策信息》2011,(37):19-19
继2010年6月确定北京顺义区等53个城市(区)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后.8月16~18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大连举办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培训班。为期3天的培训班以“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42.
刘华 《决策与信息》2011,(7):132-132
本文通过对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理论分析,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3.
包文炯  张峰 《决策与信息》2011,(11):120-121
与普通有形的商品转让不同,商标的转让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相应的限制.本文由个案的争议引出实践中对申请中商标移转的不同认识,笔者认为,受让申请中商标的一方应当亭有商标权、并应认定本文案例中受让人一方的商标权的体地位。通过进一步对商标权属性的思考,笔者认为《商标法》规定的申清核准主义,影响商标转让效率,不利于商标资产的流转;增加交易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因此本文建议,《商标法》在下一步的修改中应规定商标转让贯彻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44.
45.
现代社会,商标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利器,由于商标注册耗时较长及其它种种原因,使得未注册商标的在先使用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同时利用他人未注册但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搭便车”,和恶意进行“商标抢注”等行为现象的大量发生,从而严重损害了未注册商标先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当下对未注册商标人的在先使用权给予明确保护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6.
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商品商标的英语翻译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汉语拼音在商标英译中的粗放应用。英文商标在起到商标基本的标示作用、导购作用和广告作用的同时,要顺应目标消费者的民族文化和消费习惯。商标翻译者在使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标识时应努力做到顺应、传神、传世。  相似文献   
47.
48.
《西藏研究》2016,(4):2+121
《西藏研究》藏汉文字样及LOGO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2014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具有依法支配其注册商标并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续展权和禁止  相似文献   
49.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既侵害了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现行立法中虽然对该行为做出了相应法律规制,但可操作性不强。故建议借鉴国际立法,将对该行为法律规制的重点放在《商标法》中,并在《商标法》中对商标权与商标专用权的不同含义进行明确区分,对认定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具体标准予以明确规定,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及适用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5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关系着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则是农业中的基础,进入21世纪,现代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比较完善且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种子法》颁布实施两年多来,我国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研究国际上现代种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依法开展新品种保护工作和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研究解决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新机制,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种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