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31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272篇 |
社会学 | 28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葛云锋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6):53-57
戴维森致力于为自然语言构建一个系统的意义理论。受日常语言学派以及蒯因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戴维森认为话语的意义不仅来自话语本身,还与话语产生时的有关因素相关联。在对格莱斯等人从说话人信念出发阐释意义的做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戴维森将塔尔斯基的T约定等式进行了倒转,并引入了原初解释和善意原则,从真出发构建了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物权法却没有规定赃物能否构成善意取得。赃物有限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能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交易成本的可控与节约。 相似文献
13.
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的效力问题经历了合同效力解释论向越权行为归属论的转变,从依据《公司法》第16条直接判定担保合同效力,到根据表见代表规则区分相对人是否善意认定越权代表行为效果归属,相对人的善意认定问题最终成为判断越权代表行为效果归属的关键。因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善意实体认定标准及程序认定标准存在分歧,导致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乱象依然存在。应明确相对人善意的实体认定标准为“不知道且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代表权限,重大过失的判断应以类型化的外观事实为基础;善意的程序认定标准为通过履行合理审查义务实行有条件的善意推定,并根据相对人审查能力的不同综合认定,合理审查的内容为外观事实是否适格。 相似文献
14.
戴谋富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票据善意取得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和票据的流通性而设置的一种重要的票据制度,但是,由于人们对票据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尤其是无处分权人要件把握不准,导致实践中很多票据纠纷被错误认定为善意取得。本文分析了票据理论和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无处分权人或处分权有瑕疵的人,对票据善意取得中的无处分权人的范围作出了详细界定,以期对正确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仰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4-68
虚构房屋交易贷款案件涉及合同的效力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主要原因是未认识到该案件的性质属于通谋虚伪的意思表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在当事人之间无效,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在我国现行法中没有明确的规范,未来制定民法典时应明确虚伪意思表示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针对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并对隐藏行为进行规范,特别应强调虚伪意思表示的当事人不得获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意的谎言造成恨与伤害。 相似文献
17.
王文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8):94-96
物权的公示是物权权利的公示 ,而不是通说所谓的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同时 ,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占有而不是交付 ,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登记簿而不是登记。物权一经公示 ,应产生公信力 ,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 ,在立法上 ,应当确立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占有的公信力 )和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
表见代理不是有权代理,与狭义的无权代理又有所区别。然而在当前经济生活中,表见代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表见代理制度确立的意义、构成要件、发生原因及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减少因表见代理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第986条是关于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的规定。第986条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虽无实质变化,但其中的细微改动值得推敲。第986条旨在基于衡平理念和公平原则,对善意得利人予以必要优待,第986条与《民法典》第122条、第988条等存在密切联系。善意得利的成立,需要明确善意、得利不存在的判断基准。在善意得利的两层法律效果上,第986条的第一层法律效果在于善意得利人现存利益的返还义务,第二层法律效果则是善意得利人的得利丧失抗辩,对于得利丧失抗辩及其限制问题,要着眼于双务合同无效、被撤销后第986条与第157条的适用顺位上予以考量。举证分配上,善意得利人要对其不知且不应知得利无法律根据的情况进行举证,如果得利不存在的,还要证明得利不存在的事实,否则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