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7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85篇 |
劳动科学 | 135篇 |
民族学 | 156篇 |
人才学 | 227篇 |
人口学 | 55篇 |
丛书文集 | 14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18篇 |
综合类 | 4141篇 |
社会学 | 691篇 |
统计学 | 4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66篇 |
2015年 | 356篇 |
2014年 | 692篇 |
2013年 | 526篇 |
2012年 | 564篇 |
2011年 | 609篇 |
2010年 | 617篇 |
2009年 | 570篇 |
2008年 | 732篇 |
2007年 | 510篇 |
2006年 | 353篇 |
2005年 | 373篇 |
2004年 | 254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58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特殊的思维主体,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个体角度看,史家历史思维系统内在心理因素具有三个层次:内隐动力层、理性智慧层和信息概念层。每一层次在史家历史思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史家独具个性的历史思维图式。从社会角度看,史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思维,而是受历史、社会、阶级、学派等多重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群体社会化特征。从思维序列看,历史理解、历史判断和文本表达构成了史家历史思维递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史家历史思维能力与结果即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2.
23.
从硕士研究生的性别、本科学校层次及升学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A高校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表现与生源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院校硕士生中女学生整体综合表现优于男生,但男生拔尖比例更高。“双一流”生源的学生获一等和二等奖学金的综合比例高于非“双一流”院校,但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推免生生源占比偏低,并且在研究生期间整体表现良而不优,需要引起关注。生源与研究生综合表现之间关系复杂,没有必然联系,在重视提高生源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期间学校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4.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实践基础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展开。目前,高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面临理论内涵认识模糊、对监督执纪的主体责任不够明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不够到位、监督执纪精准性和系统性不足等现实问题。面对诸多问题,要真正贯彻和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需要激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主体责任、加大高校监督执纪问责的广度、强化高校监督执纪的深度、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担当提升监督执纪的功力。科学构建高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需要在思想上认识高校监督执纪的价值旨趣,强化高校党员干部、教师的理想信念,通过预防机制与问责机制的完善和实施,全方位地营造高校监督执纪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26.
避灾移民规划与实施的效益评价问题,涉及到多级多项定性指标,为了提高规划与实施的科学性,构建避灾移民规划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TG库区避灾移民规划与实施工程,对避灾移民规划方案与实施情况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29.
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文集散佚已久,主要以辑本相流传.本次对王应麟文集的整理,可谓建国以来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吸收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所收<王尚书遗稿>、明郑真辑<四明文献集>、清陈朝辅辑<深宁先生文钞摭余编>的成果,并补入<全宋文>及笔者的辑佚成果,底本选张寿镛<四明丛书>本,以清初钞本、四库本参校,多数篇章更寻其辑佚之源而以元、明方志等参校,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求全求确.在命名上,则依四库馆臣之例仍日<四明文献集>. 相似文献
30.
张庆彬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85-87
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们在与现实世界交互体验的基础上将多个认知模型进行概念组织形成的意象图示,是一种认知模型集。但在具体的语言操作中,并非每次语言行为都是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人们是怎样并基于什么条件从如此抽象的具有格式塔性质的模型集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呢?通过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语言,是因为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复杂的需要,而语言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也必定和这些需要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组织形式与概念意义必定从某些方面反映并约束着人们需要的表达。语言关系的建构,就其深层次来看是一种需要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