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假冒伪劣泛滥、欺诈行为不断,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是二十世纪滋生和发展最快的犯罪行为之一。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朱Rong基总理曾指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要发展经济,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品质量是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假冒伪劣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整理和量化分析,得出了我国“制假售假触目惊心”这一结论。调查表明,我国假冒伪劣现象普遍,假冒伪劣的总量大,且在最近的三年中,制假售假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至少有37.76%的企业产品被假冒侵害,这些企业仅在1998年被假冒的产品销售额就为112.2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这些企业当年市场销售额的6.95%,据初步估算1998年我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产品约为1329亿元人民币,与当年我国境内约1540亿元人民币的走私额所差无几。由于此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加工制造业的商标标识侵权,不包括出版业和特殊行业,如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其假冒产品的销量大大高于走私数额。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打假工作抓不好,假冒伪劣的猖獗势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仅会失信于民,影响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而且也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国际影响,甚至会贻误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打假治劣这项工作应作为“兴国大业、民心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82.
决策,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投资巨大的公共工程的决策,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需要决策者权衡利弊、排比得失、趋利避害,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需要断然摒弃一厢情愿、好高鹜远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决策更科学,建立一个容纳多种意见甚至反对意见的论证机制,真正做到兼听则明;怎样通过民主的方式防止决策脱离理性的轨道,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3.
应逐步扩大承保范围,将四川具有地方特色、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纳入保险,满足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发挥保险的“大数法则”作用,保额和保费水平都可低一些,以扩大保险的人群覆盖面。在财政、保险公司可承受的限度内,适当提高赔付额。 相似文献
84.
保障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是一项浩大工程。关乎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安心务农。针对当前“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实际,本文提出几条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5.
随着国家信访制度的确立,国家越来越重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无理缠访、非法上访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对非法信访、无理缠访现象的预防和打击惩处力度不够,造成无理缠访、非法信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司法的权威和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信访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探讨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纷纷寻找有效的制胜之路。房地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支柱型产业之一的特殊行业,其决策者更是紧跟形势的变化,转变自身的经营战略,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处于21世纪的企业要想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