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40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178篇 |
社会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周易》将龙之发展规律引申为世间万事万物之变化规律。曹孟德与刘玄德煮酒论英雄时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之图腾,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善变。 相似文献
31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3)
长篇小说《狼图腾》是从草原生态乃至草原生命的角度,对狼进行还原性解读的。本文通过对该小说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意义:警示人类生存危机、启示人类狼性意义、引导人类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313.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描写的植物化以及食物化倾向,是"英雄壮貌"与"美女柔形"等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中国古代小说这种人体描写的"物喻"特征来自原始性的"隐喻"思维.这种隐喻思维化育成后世的"观物取象"意识,对"物喻"式写人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14.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长岁月,虽经不断改革、创新,但其原生态的特质依然保存完好.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自汉始,经唐宋明清历代,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并奠定了今天跳傩村落的格局.傩之所以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傩产生于原始人类驱除灾疫之灵的心理要求,由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现实映像所启发而形成的以神驱鬼或以恶逐恶的观念,是原始人类萌发赶傩或驱傩意识的基础.南丰傩舞虽历经各代与其他艺术的糅合,但可贵的是,傩的核心意义--驱邪逐疫的原始愿望没有改变.南丰傩舞保留了大量上古时代遗留的信息密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即是探寻并解密现存南丰傩文化所蕴含的原生形态,使读者跨越时空隧道,体味先人创造傩舞的本真心理.经历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南丰傩文化包括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面具艺术等,是个复合文化体.本文就其中五方面来解码其中的原生特质:傩班--原始巫的承嗣;乐舞--跨跃时空的上古巫音;面具--原始图腾的载体;傩具--巫术意识的留存;驱疫--仪式的原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15.
316.
张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太阳崇拜在经历了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阶段后,分别向祖先崇拜和宗教崇拜演变,自然地域条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是造成这两种文明中太阳崇拜不同走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