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汉语社会丧葬活动中所使用的委婉语,浸透着汉民族生死观念及其礼仪精神,其中汉魏六朝时期伴随着复音词大量涌现而成批产生的碑刻坟墓义委婉语极具个性,是以词语模形式构成以词根为词标的多系列词族,而其构成成分即词根语素则体现了由隐喻或转喻机制生成的人类经验——对与坟墓相近或相似现象的认知突显,故而其构造的认知理据主要体现为“阴阳两隔”“入土为安”等汉文化观念,语言理据则主要表现为由具有特定所指意义的转喻语素加上隐喻或转喻语素构成的偏正式委婉语词形成的彰显特殊语境语域氛围的语义表现。  相似文献   
42.
魔术逸事     
《阅读与作文》2009,(11):58-60
距离开罗240公里的贝尼哈桑市附近有39座埃及中王国时期名人显贵的坟墓,其中一座坟墓的墓文记载了发生在中王国时期的魔幻故事。  相似文献   
43.
笑到最后     
亚有 《现代交际》2008,(10):61-61
一个女子下夜班,发现身后有一个男子尾随,图谋不轨。女子很害怕,正好路过坟地,她灵机一动,来到一座坟墓前,说:爸爸,我回来了,开门啊!男子闻言大惊,哇哇叫着逃跑了。女子得意地一笑,正要离开,忽然从坟墓中传来一个阴森森的声音:闺女,你怎么又忘了带钥匙啊?女子闻言大惊,哇哇叫着逃跑了。  相似文献   
44.
评巫鸿《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纪念物”(monument)是指“任何保留下来,用以纪念某一人物、行动、时段或事件的事物”。纪念物可以像坟墓一样实在,也可以像诗句一样虚幻,“当暴君的头盔和荒冢历尽沧桑/你才会找到你的纪念”(“And thou in this shalt find thy monument/When tyrants’crests and tombs of brass are spent”)。  相似文献   
45.
金钊  文国锋  从飞军 《社区》2002,(3):57-58
高福利国家的特点全民性在瑞典,每一个具有瑞典国籍的居民,都在社会福利保障的范围之内,无论男女、老幼、有无工作,无论是否对瑞典有所贡献,均享受基本统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保障。高福利瑞典国民在享受着全面保障,每个人在“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基本上都享受着相应的福利保障,而且其保障水平高。比如,每个  相似文献   
46.
47.
《伴侣(A版)》2014,(6):6-8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是说结婚后很难保持恋爱时的甜蜜和激情。然而苏俪结婚后却好似真的走进了坟墓,每天生活在地狱之中。丈夫长期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她想逃离,却因为害怕遭受报复而不敢离婚。  相似文献   
48.
廖静 《伴侣(A版)》2015,(3):46-47
1月亮早上枝头了,关悦才回来,又喝得醉醺醺的,一回来就对着马桶呕吐,呕得刘宇胃都要翻了.她呕吐完了,就像沙袋一样栽到床上不省人事.刘宇呆望着她,这还是他爱着的女人吗?两个人相爱三年,感情却已成鸡肋,原本关悦在刘宇心中是魅力四射的,可她现在丑陋懒惰、暴躁刻薄,曾吸引他的一切都消失了.本来还想结婚的,可如果他们就这样走进婚姻的话,那婚姻肯定是座坟墓.  相似文献   
49.
正《非诚勿扰2》里有句很经典的话: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就相当于自掘坟墓,两人恋爱的时候,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恩爱有加,浪漫至极。但一旦结婚了,爱情就降温了,当初的激情没有了,烦心事却增加了,为了工作,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哪还有时间放在两个人的感情上。婚姻风险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50.
在《悲悼三部曲》中,坟墓意向和海岛意象是对清教文化和异教文化的讽喻,是奥尼尔对于美国文化的清教主义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