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9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梁 《南方人口》2006,21(1):27-32
本文基于一项在扬州、南京、镇江、泰州四城市进行的老年生活状况调查,描述了这四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情况,并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试图研究影响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们在年老时,其理想的居住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观念因素、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其中观念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程度变量上,是影响居民选择意愿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体现在个人月收入和职业变量上,体制因素比经济因素在影响居民的选择意愿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当代中国人口》2003,20(4):15-16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have teamed up to dole outmore than RMB7.1 billion(US$855.42 million)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to help more than 21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因为不断增长的GDP,并没有转化为居民真实的幸福感。让幸福与经济同步增长,把好看的GDP与居民真实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成为最大的民生诉求。在居民眼里,幸福不仅体现为耀眼的GDP数字,更表现为他们腰包里鼓鼓囊囊的钞票、餐桌上丰盛可口的饭菜、脸上流露出的温馨笑容和心里纵情流淌的欢乐。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两会,各地政府将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明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十二五期间使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设计的民生工程项项关乎民之所愿,件件维系民生幸福。政府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从居民最急、最难、最盼的事做起,实现GDP和民生幸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以往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已经公开的政府统计数据、6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数据,以及来自山东省城市居民连续7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在现阶段的中国,收入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地区富裕程度不同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群体;从一段时期内考察,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并没有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地区富裕程度与居民幸福感水平之间相关不明显。研究的主要政策主张有: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以快速良性的经济发展来保证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保障民生,建立与完善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调整机制,加大公共产品,特别是社会保障的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15.
美国从近几年经济陷入衰退以来,有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将原来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的绿地改为菜园子,种植瓜菜自吃,以节省开支。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意识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中国大城市居民的居住意识发生变化。对大连市4个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高的居民定居意识越强;学历越高的居民移居意识越强;对现居地满意程度越高的居民定居意识越强;市内新区居民的短期居住意识较强,市内旧区居民的移居意识较强,郊外居民的定居意识较强。  相似文献   
117.
马瑞 《创新》2009,3(8):81-83
通过对社区意识概念的阐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社区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中国社区发展中社区意识的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还很缺乏,同时说明这种缺乏可能导致社区发展滞后,也影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新时期应该将社区意识的发展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8.
项凤华  张星  倪朝辉 《社区》2009,(16):21-22
南京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5月1日拉开帷幕,400多万城市居民包括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将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投票选举.组成新一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社区居委会。  相似文献   
119.
“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炳珑 《社区》2009,(34):60-63
伴随新中国成立而出现并最终为法律所规范的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群众最基本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创建于何时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2008年6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笔为之题写了”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牌匾。围绕这个首开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先河的“第一个居委会”寻访、认定中所发生的种种曲折,记者几经探访,捧献给读者这篇——  相似文献   
120.
水做为一种商品,应该符合价值规律,建立合理的城市供水价格机制,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其价格的合理性,涉及到城市各类用水的承受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其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力求制定出一个适当的价格。一、自来水价格发展预测国家计委在下发的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水价调整的基本思路,其具体内容:一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水价提高到合理水平。水利工程防洪、供水、发电等各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