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13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306篇 |
劳动科学 | 276篇 |
民族学 | 554篇 |
人才学 | 507篇 |
人口学 | 434篇 |
丛书文集 | 5222篇 |
理论方法论 | 1565篇 |
综合类 | 10551篇 |
社会学 | 4116篇 |
统计学 | 13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463篇 |
2021年 | 604篇 |
2020年 | 499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248篇 |
2017年 | 408篇 |
2016年 | 619篇 |
2015年 | 870篇 |
2014年 | 2328篇 |
2013年 | 1892篇 |
2012年 | 2348篇 |
2011年 | 2685篇 |
2010年 | 2467篇 |
2009年 | 2255篇 |
2008年 | 2344篇 |
2007年 | 1694篇 |
2006年 | 1386篇 |
2005年 | 1280篇 |
2004年 | 1124篇 |
2003年 | 972篇 |
2002年 | 853篇 |
2001年 | 640篇 |
2000年 | 411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3):232-235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比较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阐述了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不能依靠控制城市规模的办法来防止"城市病",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92.
993.
俞雅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2)
"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是城市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风向标,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发展指标之一.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冷静面对挑战,客观分析条件,我国城市有条件也有能力结合自身特点,建设低碳城市.2010年7月21日,中共宁波市委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宁波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战略.本文主要从破解低碳城市的内涵,从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三方面探索了宁波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994.
垃圾围城的现状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行业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个"收运-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的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模型,并具体阐述了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案,即通过转变政府机制、打破传统观念、改革管理体制、鼓励投资多元化、明晰产权归属和培育垃圾产业链,最终实现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后盾的高效的垃圾处理产业.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经济在2002年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又从2003年8月起进入了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如何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2004年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2005年及其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只有认真分析这个决策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地认识这个政策的深刻内涵,创造性地探索出实施这个政策的具体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宏观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就业增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层面利用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忽略内生性问题这种促进作用,会初低估;(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城市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即: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相似文献
997.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过程面临结构约束与个体选择双重复杂性逻辑演进。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选择相关数据资料,从“结构-选择”视角探究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其一,处于结构层面的政治、市场、社会三大体系之间的整合度低。其二,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还只感知到市场排斥,还没有注意到可能有的政策与城市社会排斥。其三,具备如下特征的流动人口相对容易融入城市,这些特征大致是女性、较高的教育程度、已婚状态、配偶是城里人,对法律规范以及现代城市组织有较多的了解、家庭经济收入高、在城市生活压力少、有正能量以及认同城市主流文化等。 相似文献
998.
新生代农民工已日渐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青岛市的调查数据与全国的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经济生活上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工作环境不容乐观,社会福利难以保障;社会生活上生活方式趋向城市,社会交往遭遇排斥,身份认同陷入困境;婚姻感情上婚姻恋爱问题重重,留守子女后顾之忧,子女教育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9.
经济开放被认为是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关于经济开放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变动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存在“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两个角度分析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特征,即经济开放程度比较低的阶段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阶段支持“补偿假说”.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土地红利是经济红利和政策红利共同缔造的特殊红利形式,彰显土地红利公共利益属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从逻辑上分析,我国土地红利源于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城镇化和工业化、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区位优势、公共投资等因素共同推高了土地价格,奠定了土地红利公共利益属性的坚实基础。为维护土地红利的公共利益属性,国家一方面将其纳入公共财政范畴,以规范公共财政收支的方式实现土地收益“全民共享”,防止土地红利被少数人垄断。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改进土地收益的税法体系,科学界定房地产开发相关税收的税基和税额;健全土地征收制度,确保征地的目的、程序、收益合法且符合公益;推进土地红利城乡间公平分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实现土地红利共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