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4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0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43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2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02.
7月28日,2010年广东郁南无核黄皮节正式拉开帷幕。郁南县以小小的无核黄皮做出大文章,普惠金融与农业特色产业双向良性互动,使得无核黄皮特色农业成为破解该县农民增收难题、扶贫开发的一大利器。据初步统计,今年郁南无核黄皮总产量将超过1.87万吨,产值达1.87亿元。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安徽科技与民生事业的发展,皖北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通过对皖北农村地区农民的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民对于科技需求的意愿较为明显,但其对现有科技服务状况的评价并不高。为此,提出了构建农村科技服务民生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开辟多元化科技投入通道等对策与建议,提出了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以培育农业科技的需求主体,大力推进发展高产、优质、稳定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农贸企业等构想,以期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皖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既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正确分析制约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次障碍,处理好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探讨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5.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渭南市玉米、小麦、蔬菜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相继出现上涨趋势,自2007年5月份以来,猪肉、禽蛋、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全市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且居高不下。价格是杠杆,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生活消费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在这次全国性的农产品上涨形势下,对渭南市农民增收及生活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收入显著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消费支出也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06.
张万英 《青海统计》2007,(8):16-18,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立足省内,开拓省外"的思路,加大劳  相似文献   
107.
杨本忠 《江苏统计》2000,(10):35-35
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而发展畜禽生产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8.
109.
罗晓军 《江右论坛》2007,8(5):45-46
本文论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判断上力不从心,缺少文化知识的农民很难有效获取利用市场信息;二是农户获取利用市场信息的单位成本过高;三是不能有效地与市场对接,农产品往往销路不畅,形成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并且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即实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10.
让农民享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是在农村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有效避免农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逐步构筑长效多元的农民增收机制的重要渠道。“四金”农民在我国发达地区率先涌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相对发达阶段的特征之一。目前,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使农民拥有稳定的“四金”收入,对于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筑和谐静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