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09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析古代士大夫精神与现代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任何社会阶层不能替代的。因此,从道德观角度论述士大夫精神,对现代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元末农民战争期间,许多士大夫出于"卫身"、"保乡"、"勤王"之目的,纷纷组织"义兵",为挽救元朝做最后的努力.其间,"义兵"组织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组织者主要是在野的汉族士人及一些在任的官员、致仕的旧僚和少数进士.由于"义兵"依托于地方宗族社会和民众力量,且分布较广,故在一定时期内确乎成为抵抗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力量,短期内实现了"保乡"的目的,收复了一些失陷的地方,支援了元军的军事行动;但从长远来看,它只能在短期内延缓元朝的灭亡时间,却无法阻挡元明更迭的历史步伐.  相似文献   
93.
在游风盛行的晚明时代,晚明士大夫同时具有旅游者与旅游资源开发者的双重身份,他们根据自身在旅游过程中的休闲需要与审美需要形成了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识,并以直接参与开发,或者通过捐纳金钱及撰写募捐疏文等间接参与开发等方式进行了许多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晚明士大夫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修复旧有景观与开辟新的景观等.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都体现了晚明士大夫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休闲意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4.
士大夫是宋朝统治的基础,士风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宋时期的变节之风是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诸多表现.一大批士大夫在国难当头之际,或临难脱逃,或在宋亡前投降蒙元,或在宋亡后变节仕元.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穷奢极欲,志于享乐;贪恋权势,志于爵禄;理学的负面影响;而最根本原因即为晚宋士大夫普遍性的道德沦丧.士大夫变节之风严重危害了晚宋政局,加速了南宋的覆灭,还对元朝的重吏贱儒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
南宋时期,徽州士人多以水土论风俗,认为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勤劳、刚烈的民风特点。这种论说虽然更容易彰显徽州的独特之处,但并不隐含与其他地方的对比,也很难将徽州的士人与天下的士人和士人文化连接在一起。到了元代,徽州士人开始强调自己儒学的一面,认为徽州是程朱之学的正宗,因而是天下的楷模;徽州与天下各地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羊群里的领头羊。元明之际,徽州士人推出徽州为"东南邹鲁"之说,徽州因此超越了别的地方,但是这种超越并不意味着徽州与别的地方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特性呈现在共性之中。明代中叶,徽州士人又以祠堂、宗族等为一地之标识。此后直到清末,徽州人对于自己乡土的论说大体稳定,主要以"东南邹鲁"与祠堂、宗族并举。以宗族论徽州和以道学论徽州,都是强调徽州在追求共同的目标方面比别的地方做得更好,都是在共性之内界定个性。在这种强调"地方"之"特"但不强调"地方"之"独"的论说中,其他"地方"被认为和本地在社会道德的理想上以及士大夫努力的方向上大致相同。晚期帝制时代的中国,在士大夫的空间想象中,每一个其他的地方都应该是如同本地一样,包含了相同的社会秩序与道德理想,而所有的"地方"都应该是"天下"的缩写。徽州的个案提示我们,其实在帝制晚期,中国士人对于天下的想象更接近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96.
士大夫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社会现象,这一群体的存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中国精神命脉得以传承。士大夫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事件,还历史一个公正清白,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去监督限制皇权的滥用。鲁迅凭借犀利之笔,直指社会病灶痛处,对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批判。在鲁迅身上折射出的社会责任感正是鲁迅对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97.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98.
《公关世界》2015,(2):112-113
金丝楠的高贵与华美源于何处?被称作皇帝木的金丝楠有何王者之气?金丝楠艺术家具是否将成为全球一流奢侈品?经历千百年的岁月积淀,金丝楠颜色高贵而含蓄,辉煌而内敛,典雅而温馨,如同一位千变美人,等待有缘人去欣赏、去发现。让我们随同著名金丝楠研究专家、收藏家马智勇先生一同打开金丝楠的发展探索之旅。笔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出现了金丝楠热,不少木器专家、收藏家和家具爱好者都在谈论金丝楠,金丝楠家具价格也大幅飙升。一种东西受人追捧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您对此怎么看?  相似文献   
99.
疏狂不羁、耿介直率的性格使柳永的所作所为与士大夫阶层的理念格格不入,从而遭到指斥,仕途坎坷,没能实现他的社会价值;然而这性格却成全了他的艺术生命,使其成为一代词宗,实现了永恒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诸多新的动向,甚至不乏“活力”与“多样化”的色彩.明清易代之后,随着社会秩序与礼教秩序的重建,清初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内在转向:一部分士大夫从制度与精神两大层面对明朝的灭亡加以反思与总结,进而提出了较为理性的看法,甚至将其矛头直指传统的专制统治;另一部分士大夫则受制于新朝强权政治的威慑,过分留恋于过去,导致感伤主义精神盛行一时,甚或为了顺应清初统治秩序的重建,主动提出传统、保守的看法,藉此重新确立儒学一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