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社会角色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现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角色的成功转换 ,是移民对移民政策的认可和个体再社会化程度的综合反映 ,对移民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移民工作实践以及社会协调运行影响深远。通过抽样对重庆江津市 1 999~ 2 0 0 1年安置的移民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分析 ,认为影响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角色转换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移民政策、移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安置区的扶持措施、社会文化背景、移民心态 ;移民社会角色转换表现出六大特征 :非自愿性、水平移动性、社会整合性、心理不适性、特殊性、时限性 ;三峡外迁移民的主观能动性在其社会角色转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存在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失业问题尤为突出,失业人口主要由失业工人、商业服务行业人员、旧政权遗留之公教人员、城市贫民、家庭妇女等群体构成,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其中临时救济是城市失业治理的首要任务,人口外迁是城市失业治理的重要举措,发展生产是城市失业治理根本路径.城市失业问题的有效治理,快速实现了城市社会的稳定,为把旧中国遗留之消费城市变为社会主义生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3.
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坚决服从、全力服务,强力推进移民外迁内安,强力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全力以赴确保水质安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相似文献   
54.
1992年4月3日,三峡工程的议案在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上通过,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的便由此拉开了序幕.如此浩大的工程,所导致的社会连带反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也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最大限度减轻连带反应中方方面面所遭受的不良冲击,毫无疑问,对于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被工程所影响的社会各方面中,所受冲击最大最直接的当属由三峡工程而引发的达数百万之多的外迁移民.作为主体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劳动者的这部分群体,其移民后安居的能否不仅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相关地区的社会结构是否能平衡变迁与重组.在此意义上,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变迁问题中最具有实践价值的课题.由于与自然科学不同,在社会学中,理论被放逐于实验室的一般情况下的不可得性,故三峡外迁移民的重置过程尤其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因为它为社会关系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天然试验场.任何科学研究,其持有的方法视角及选择的理论工具,都将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有效否,所以对现有方法论的分析比较是任何课题开始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本文紧密联系三峡外迁移民问题,对于社会关系学方面的国内外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应用性分析,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作者本人对于三峡外迁移民问题的几点理论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55.
成都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动员东郊企业外迁发展,是因为东郊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已经到了不外迁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外迁的结果是落下一子,全盘皆活。成都虹波经历了与其他东郊外迁企业同样艰难转折的苦涩和再创辉煌的喜悦。  相似文献   
56.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的移民村落是一个在差序格局主导之下的结构完整、关系网络紧密的熟人社会共同体;而在嵌入的外迁社区空间,生成了由水库移民与迁入地原住民组成的“双主体半熟人社会”。首先,“社会样态类型化”是“理想型”研究工具,“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建构是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样态的理论化;其次,水库移民“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社会样态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外迁移民和原住民群体组成的“事实”和“心理”同构的“双主体”;在关系维度表现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以“双主体”间内部“熟人化”为基础的“半熟人社会”;最后,基于S外迁社区“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空间重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空间的考察,认为外迁社区的空间治理需理解其社会样态,把握社会样态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