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导致了会计理论和实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发展成为集系统安全保障和内部牵制相结合、对“物”控制与对“人”控制于一体、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明确这些变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2.
人民监督员制度被定性为一项对检察工作的外部监督制度,但实践中从制度设计、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到案件监督程序控制及监督结果处理,都是检察机关自身在运作.为了使人民监督员制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外部监督制度,许多地方检察机关进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拟从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实践问题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33.
杨越 《金陵瞭望》2006,(3):21-21
程实撰文指出:岁末年初以来,作为世界领头羊的美国经济一直暗潮涌动,美国经济运行中积聚的大量风险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有可能一并爆发.这不仅会给美国经济带采巨大转变。也会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带来不容小觑的经济共振。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以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城市经济学为基础的集聚经济研究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开始成为这一研究分野的新热点。现有研究大多从产业层面展开,以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为切入点,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社会分工与提高两种产业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但本研究发现,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制造业服务化以及空间协同定位三者联合起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路径,可能是这一研究领域更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完整地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并从中探讨加快中国二、三产业融合及协同定位的现实路径,对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钟军 《决策》2007,(3):1-1
"二点五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因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得名,它既是制造业的延伸,又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是生产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将分销、决策、研发、设计、物流等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6.
程琳 《河北学刊》2007,27(4):198-200
自中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一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交流合作的速度加快,内部审计的误区逐渐显露,显现出内部审计观念滞后化、内部审计独立性软弱化、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范围扩大化等。因此,对中国内部审计的误区作科学理性地探析,无论是对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还是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国民经济效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