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614篇
劳动科学   39篇
民族学   570篇
人才学   177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854篇
理论方法论   407篇
综合类   4593篇
社会学   764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951.
在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中,视觉形式/空间意识的差异常被视为艺术特征差异的基础,由此展开的分析能够方便地沟通形式特征与文化内涵,却有可能隐含一种以透视为范型的视觉中心主义。巫鸿等学者立足于图像理论的当代发展,对透视范式展开了一系列挑战与修正,不仅拓展了视觉分析的时间向度,也有助于应对跨文化语境下的诸多美学难题。重构中西艺术比较的视觉逻辑,需要打造新的核心隐喻,这不是为静态的比较寻找新的概念工具,而是介入跨文化言说的现场,促成同与异、内与外、古与今更为生动的辩证。  相似文献   
95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场域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历史逻辑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生成和敞显的,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是一个连贯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就现实逻辑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关系融洽与和谐,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认同谱系”(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一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团结氛围。在新时代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53.
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体验,也是进入社会历史的重要线索,反映了个人主体与大历史的遭逢。在访谈关系中,访谈者与亲历者之间除了意识层面的互动以外,还发生着无意识的互动过程,而这一过程以"移情—反移情"的现象反映出来,其中情绪便是一个重要指标。透过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分析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过程,如此,可以揭示历史的无意识过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透过身心—社会—历史的视角和路径理解口述史访谈中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理解集体记忆的复杂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54.
企业刑事合规是实体与程序结合的整体,刑事合规是在刑法这一初级规则之下的,针对企业犯罪的二次法规,为企业犯罪创设了从归责到预防的规则理念的转向。刑事合规从本质上看并不完全隶属于刑事法的范畴,其研究的起点应当以法秩序的整体为基础,实现法益的单一评价向多元法益和双边法益的评价,以比例原则为限度,明确企业刑事合规的本体价值,实现法秩序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55.
本文探讨了Y村村民共同体"苦痛"的记忆与当地村民所践行的"闪婚"模式以及当地婚恋模式变迁之间的关联。村庄共同体的整体利益需求构成发生在村民个体身上的婚姻失败事件转化为"苦痛"的集体记忆的意义转换机制,同时也构成这种苦痛记忆代际承续的动力。这一在不同代际间被不断表述的"苦痛"记忆经由关涉婚姻的地方感与行动主体婚姻实践的结合引发了对当地婚姻规范的动态建构,致使当地婚恋模式的变迁和"闪婚"模式的映现,而这种被行动主体建构出的新的婚姻模式和婚姻规范又在规制着当地村民的婚姻实践。  相似文献   
956.
多元通和是中华文化和宗教文化所特有的模式。在宗教学基础理论上打破前苏联宗教鸦片基石论模式,吸收并超越西方宗教学模式,把唯物史观和儒家人本主义的仁和之道结合起来,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学理论。充分运用中华文明的资源,结合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创立中国自己的当代宗教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临夏州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认为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地区社会纠纷的化解应当在尊重其传统文化和习俗基础上,实现诉讼机制和非诉机制的有效衔接和联动,在重视国家法的同时吸收民族习惯法的有益成分,探索构建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价值渗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5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公共部门在实际的社会管理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困境,在中央政府层面表现出社会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在地方政府层面则表现为社会管理聚焦领域的"碎片化",这些困境深层次的成因大多可归结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源性弊端——内部的多元主义倾向。这种内部的多元主义不仅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制度运行的矛盾,同时也表现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裂化,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两种表征,分别阐述了其生成及演化机理,随后对如何扬弃和超越内部多元主义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建构服务型的、整体性的政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59.
对人们关于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记忆的研究,可以洞察这一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脉络变迁轨迹。蒋介石这一人物形象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人们心中呈现出不一样的记忆版本。本文试图对社会记忆理论的理论谱系及其核心意涵进行梳理,作为分析当代人们关于蒋介石这一特定历史人物不同社会记忆的分析视角,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蒋介石故居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旨在展示人们对194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蒋介石形象进行展示,分析了在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台海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蒋介石如何在不同时期被塑造成为各具特色的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因素。研究表明,蒋介石形象变迁这一个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记忆在不同社会情境下被建构的过程,国家的政治旨趣和社会成员的个人遭遇都被卷入其中,使其成为工具化的一种手段随着时间的流走而变化。  相似文献   
960.
多元文化已不再是一个纯学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更具重要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多元文化目前已经冲击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加强我国高校教育对"多元文化教育"问题的关注,既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培养我国公民全球意识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