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民族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119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138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91.
老子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德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76-81
所谓老子的大一统思想,指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指导,从“自然”之“道”(天道)推及人和社会之“道”(人道)的认识体系。“道”是核心,一切皆统一于“道”,并在“道”的规范下演变发展。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政治思想上,着眼于中国自然主义的政治和伦理,探求解决社会矛盾和对立的根本原则,希望通过返朴归真的规劝和改良使充满矛盾与对立的“天下”复归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292.
试论传统“大一统”观念对清末“排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它对清末“排满”运动的整体走向与最终归宿,均发挥出相当突出的整合与引导作用。这通过梁启超的“大小民族主义”说、1905年至1907年梁启超等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以及武昌起义后革命派放弃“排满”口号而转主“五族共和”等事实,清晰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93.
汉赋中的神仙鬼怪,来源十分复杂。这些神仙鬼怪,统一于汉赋作家的笔下,蕴涵了汉代政治大一统的社会实际,体现了汉人尚奇的创作风尚。同时也表现了汉赋作家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的归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4.
权力是以大一统为特征的传统专制社会的第一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征;它的交换价值即它所支配的所有资源的使用价值;权力商品的生产分为两部分:合法性象征的生产和符号体系的生产;权力买卖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人之间的博弈;腐败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腐败是皇帝为了得到忠心必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295.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多有论述.传统“大一统”观源自《春秋》,且强调华夷之辨、内外之别,这造成了该思想理论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存在巨大缺陷.到清代,雍正提出了合中外为一家的崭新“大一统”理论,这是对孔子以来的“大一统”理论的空前超越.雍正“大一统”思想集中反映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本文通过梳理雍正对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的新阐释,论述了雍正民族“大一统”观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96.
王宗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汉武帝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人物。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吸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形成处理民族问题的大一统思想和政策,采取灵活措施,把统一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297.
陆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16-20
与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不同,传统“中国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是传统“中国观念”的核心。在大一统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族际间冲突与融合,形成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构成完整的“中国观念”。 相似文献
298.
郭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22
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认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特点的有力工具,但多元一体格局的概括在直观上略偏于静态的结构性描述。可用中华民族的多元化一模式来进一步概括和阐释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化规律,即由分散的多元族类群体通过自然演进、螺旋上升而不断走向统一族类共同体的演化模式。从历史参与主体的广泛而多元,演化方向始终走向统一,演化速度的自然渐进,演化节奏的周期螺旋上升等方面,可对这种演化模式的宏观特点进行观察和归纳,进一步了解深具其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为全球化时代认识和处理不同人类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9.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 相似文献
300.
邵旭峰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3):34-40
封建建构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已不如大一统模式能更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自大一统建构始终,亦从未能将已有之经济状况作纵深廓变,原因是具体实权的载体(主要是君王),同时亦承载着抽象因素,即天命、神授和德垂天下。具体与抽象的混和使其面对社会经济变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跟进操作,同时使对其的革变难以着手。现代国家权力从抽象因素剥离并制度化,亦逐渐规范,从而能客观、具体体知民间经济,而非主观臆断。中外现代国家建构形成的始基不同,过程各异,结果有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