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47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50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着不易记忆、传播路径较单一以及知行分裂等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表达方式不够凝炼、对大众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部分官员道德榜样力量式微等原因紧密相关。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借用文化多元化推行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难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走出困境的应对策略是:以更加凝炼的语言增强其亲和力;以双向互动的传播路径及唤醒式教育推进大众的主动认同;以内在修养与外在监管的方式提升德育工作者素养,重塑大众对道德榜样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02.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社会多元文化消解、部分社会阶层认同感弱化、理论本身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面对开放的市场和人才需求,中国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来抢占市场份额是必然的选择;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各类各层次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也必然相应进一步调整,办学体制将进一步面向市场,高等教育发展将更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4.
当前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凸现,从内因来说,传统的择业观念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研究大学生就业特别是他们的择业观念是高校、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从实证角度描述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现状,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择业观念调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实践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先进性和广泛性、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内容深透性和形式有效性、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6.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在正视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的同时,更应注意树立多元多层面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学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监控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刘邦奎  周丽 《船山学刊》2008,(4):186-190
20世纪四十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是抗战时期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下的一场非纯文学问题之争,它的兴起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和时代需要,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本文回溯论争要点,结合实践情况,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从追求文学民族化的视角总结和反思了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界出现所谓的“中国学派”动画。在世界范围都产生重要影响,但很快便渐趋势微。本文从我国的动画教育、观念、题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动画势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钟玖英 《江淮论坛》2008,(2):131-135
钱毅是我国第一个注重学习、研究、运用大众语的知识分子.其大众语言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众语言能力观、大众语言本质观和大众语言实践观.钱毅的大众语言观深刻而独到,对今天的语言研究者依然具有指导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