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47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50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众化的参与力量、经典化的介入力量及学科化的主要力量,紧密地锲入了大陆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想象与建构过程之中,成为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82.
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但理论形态的非彻底性、部分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等因素影响了人们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可从四大现实进路出发:教育宣传、社会示范、基地普及、制度保障.这四种路径是一个有机整体,从"知行合一"的进程出发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的全球化与价值观的民族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等三大关系,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向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84.
浅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在宣传普及的内容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生活化;在宣传普及的形式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通俗化;在宣传普及的视野上,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实现全球化;在宣传普及的手段上,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宣传手段结合起来,实现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5.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毛泽东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当代中国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尽其所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力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说中国话。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立足于"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的重构,一是高度融合历史厚重的传统民族文化,二是广度契合人民大众的生活世界语言,三是深度结合全面转型发展的中国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一般科学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依赖于其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更在于执政党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和战略能够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福祉,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当代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认同;关键在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效保障在于制度创新;根本保证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8.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挑战,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0.
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P3)这里的"实境"就是其所处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可以说,李大钊虽未使用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字眼,但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底蕴,其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示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