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89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21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916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荣榕 《办公室业务》2012,(23):149+15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日益趋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不断的拓展,从而衍生出了电子文件,它的出现给文件的管理、传送和保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在技术上合管理方法上跟纸质档案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变化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未来档案管理走向纸质档案跟电子档案双轨道并进的发展路径。因此,本文通过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特性的分析,发现电子档案不能取代纸质档案独自存在的事实,从而提出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道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2.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培育企业的软实力,为企业凝聚人心而鼓劲和加油。器、道、政三个评价与进阶标准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培优途径与指导,通过为文辅政,最终形成企业生产与经验管理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33.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思维、美学思想最终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经过历代美学家、艺术家的研究和认识,将哲学的“有无”有机的融入了中国画的“虚实”理念之中,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说明哲学观念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思维的最高体现,艺术创作的表达一定要和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4.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35.
母爱,作为天地“往来精神”中之最大者,不但源发了一切的生命,且以最具包容的关怀维持着生命。母爱实质上早已潜化入人类的心底,以象征、譬喻或类比等方式,经意地或不经意地成为众多文学艺术、哲学作品中的“母题”。《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与母爱极为相似,或者更进一步,“道”简直就是对母爱的描摹。  相似文献   
36.
原始的"道"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就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的公共资源.但在后来,在它自身的发展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分裂.正是这次意义的分裂导致了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而老子独特道论的出现,是"道"在其意义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37.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发现以后,人们对传世本《老子》文本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事实上,北大简本未必处处皆是,传世本也未必来得更晚。而更有甚者,即使二本乃至各本都没有异文之处,也不证明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对原文有正确的解读。传世本《老子》上、下经之各第一章,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38.
在"诗歌中的语言"这篇讲演中,海德格尔着重探讨了特拉克尔作为一个"伟大诗人"据以进行诗意道说的那"独一之诗"的"位置"(Ort).这一"位置"被命名为"孤寂"(die Abgeschiedenheit)."孤寂"指的是"死者"、"异乡者"、"未出生者"等"离开者"的"已经离开状态"(Abgeschiedenheit).这种离开是向着更早的早先的离开,向着最初的开端的返回.这样一种离开和返回有其时机性:它发生在自己的时间.同时,这种返回也是"精神性的":它由"精神"所规定.而精神的本质又被海德格尔规定为"开辟道路".关于"开辟道路"的思考把我们引向"道"(Tao),因为海德格尔在另一个文本中曾说道:"然而,'道'或许就是为一切开辟道路的道路,由之而来,我们才能去思理性、精神、意义、逻各斯等根本上也即凭它们的本质所要道说的东西."  相似文献   
39.
"资源"是一个为学界所关注且解释力极强的概念,其与法律复杂交融的关系不仅为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而且为传统法制史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刚性制度与弹性资源之间的碰撞映射于法律,不仅引起了清代司法的变迁,而且为透析此变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嘉庆年间京控的开禁,使司法体制内资源紧缩这一早已出现的问题更加凸显。为了应付日渐增多的积案,司法体系遂利用体制内的"配制性资源"因地制宜的处理积案,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正是制度与资源的一张一弛间,展现了制度设计、资源配制以及法律变迁间的纠葛与关联。  相似文献   
40.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于家庭的管理都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其中《家人》卦以家庭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家庭伦理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家人》卦明确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确认了家长在家庭管理中的至尊地位;明确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与职能,尤其突出了女性在家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对构建中国家庭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