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8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9篇 |
劳动科学 | 14篇 |
民族学 | 62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121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篇 |
综合类 | 1916篇 |
社会学 | 136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日益趋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不断的拓展,从而衍生出了电子文件,它的出现给文件的管理、传送和保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在技术上合管理方法上跟纸质档案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变化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未来档案管理走向纸质档案跟电子档案双轨道并进的发展路径。因此,本文通过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特性的分析,发现电子档案不能取代纸质档案独自存在的事实,从而提出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道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2.
33.
段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1):120-122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思维、美学思想最终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经过历代美学家、艺术家的研究和认识,将哲学的“有无”有机的融入了中国画的“虚实”理念之中,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说明哲学观念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思维的最高体现,艺术创作的表达一定要和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4.
张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35.
母爱,作为天地“往来精神”中之最大者,不但源发了一切的生命,且以最具包容的关怀维持着生命。母爱实质上早已潜化入人类的心底,以象征、譬喻或类比等方式,经意地或不经意地成为众多文学艺术、哲学作品中的“母题”。《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与母爱极为相似,或者更进一步,“道”简直就是对母爱的描摹。 相似文献
36.
李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89-192
原始的"道"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就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的公共资源.但在后来,在它自身的发展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分裂.正是这次意义的分裂导致了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而老子独特道论的出现,是"道"在其意义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37.
黄怀信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5-77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发现以后,人们对传世本《老子》文本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事实上,北大简本未必处处皆是,传世本也未必来得更晚。而更有甚者,即使二本乃至各本都没有异文之处,也不证明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对原文有正确的解读。传世本《老子》上、下经之各第一章,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38.
朱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30-40
在"诗歌中的语言"这篇讲演中,海德格尔着重探讨了特拉克尔作为一个"伟大诗人"据以进行诗意道说的那"独一之诗"的"位置"(Ort).这一"位置"被命名为"孤寂"(die Abgeschiedenheit)."孤寂"指的是"死者"、"异乡者"、"未出生者"等"离开者"的"已经离开状态"(Abgeschiedenheit).这种离开是向着更早的早先的离开,向着最初的开端的返回.这样一种离开和返回有其时机性:它发生在自己的时间.同时,这种返回也是"精神性的":它由"精神"所规定.而精神的本质又被海德格尔规定为"开辟道路".关于"开辟道路"的思考把我们引向"道"(Tao),因为海德格尔在另一个文本中曾说道:"然而,'道'或许就是为一切开辟道路的道路,由之而来,我们才能去思理性、精神、意义、逻各斯等根本上也即凭它们的本质所要道说的东西." 相似文献
39.
"资源"是一个为学界所关注且解释力极强的概念,其与法律复杂交融的关系不仅为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而且为传统法制史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刚性制度与弹性资源之间的碰撞映射于法律,不仅引起了清代司法的变迁,而且为透析此变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嘉庆年间京控的开禁,使司法体制内资源紧缩这一早已出现的问题更加凸显。为了应付日渐增多的积案,司法体系遂利用体制内的"配制性资源"因地制宜的处理积案,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正是制度与资源的一张一弛间,展现了制度设计、资源配制以及法律变迁间的纠葛与关联。 相似文献
40.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于家庭的管理都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其中《家人》卦以家庭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家庭伦理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家人》卦明确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确认了家长在家庭管理中的至尊地位;明确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与职能,尤其突出了女性在家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对构建中国家庭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