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138篇
统计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徽学动态     
各色各样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风格,方言也是如此,而且这样的风格,往往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社群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相关连。像北京人,见多识广,故而,即便是“贫嘴”的尖酸辛辣中,也照样表露出深邃与豁达;而上海人,因为成长在大都市,阅历丰富,不论老少,一开口,便显得老成持重,谈吐不凡;四川人摆惯了“龙门阵”,叙事总是有趣,议论往往宏大,滋味厚重浓烈……徽州方言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中之一是注重说明。  相似文献   
62.
钱国宏 《社区》2011,(6):40-40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挑担沿街叫卖炊饼的武大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武大郎的“家乡”据此开发出了“武大郎炊饼”礼品装,上海、湖北等一些大都市里,还出现了身穿青布袍、头系黄丝绦、打着杏黄旗、挑担卖“武大郎炊饼”的流动商贩。然而,无论是礼品装还是流动担贩,都犯了一个错误:卖的“炊饼”无一例外是“饼”!金黄酥香的烧饼!  相似文献   
63.
江奕出生在甘肃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知青。父母对江奕从小就寄予厚望。为了江奕的前途和未来,1990年,也就是江奕12岁那年的秋天,母亲领着江奕回到了上海。江奕很高兴,他的生活将在上海重新开始,他的人生和梦想也将在这座充满迷人色彩的大都市重新飞翔。年少的江奕当时还不明白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以为回到上海奶奶的身边,就可以得到更多亲人的关爱了。  相似文献   
64.
65.
时值北京解放60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由解放初期的纯消费型城市,变成了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国际性大都市。北京作为首都和区域性的特大城市,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总结。北京社会建设60年研究既涉及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建设,又涉及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建设,是集史实陈述与理论创新,实践反思与前瞻预测于一体的研究,是对理论界和社会学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6.
顾飞 《东西南北》2008,(5):71-71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我不是上海人,到上海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发现上海这个门户城市,有太多地方,竟然不跟你讲中文!上海的飞速发展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因此上海是不缺外商投资的。没有人不承认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国际化是否意味着你打电话去五  相似文献   
67.
奥运会举办当即,北京交通早晚高峰依然拥堵不堪。单双号出行、错峰上下班……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大都市过千万人口的出行问题?将北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作比较,从中寻找对策,不失事半功倍之法。将交通与环境污染统筹加以考虑也不失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68.
一座国际大都市.不能只靠钢筋水泥浇成的高楼大厦支撑.更要靠城市文化支点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严格地说.文化总量、整体文化质量与上海的城市地位还不完全匹配……我们没有理由去遗弃这段灿烂的文明。认识了以后.理解了以后.你就知道今天上海这座城市在经济上腾飞是必然的……现在上海人和文化界都非常地亢奋.大家都感到这座城市的面貌要巨变.相比起来.九十年代以来只能算是大变……  相似文献   
69.
大都市带旅游产业的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展开,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关系到区域经济、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如何构建和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解决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0.
印象美国     
去年7月我在美国探亲旅游,先抵达的地方是美国东南沿海的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而后又去了大都市纽约,领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从不同角度感受了美国。美国人在着装上比较朴素随意,大部分男士穿着T恤衫和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