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史记》是一部为汉代治国道路确立历史思维的著作。《史记》的历史思维包括天人思维、古今思维、会通思维。《史记》所蕴涵的历史思维对更好地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荀子建立在天人观人性论哲学基石上的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礼治思想是对孔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他的天人相分、化性起伪的唯物主义礼治思想是对孔孟德治思想唯心主义的超越,他的明分使群、以义制利的智性主义礼治思想是对孔孟德治思想德性主义的超越,他的"隆礼重法"、德主刑辅的现实主义礼治思想是对孔孟德治思想理想主义的超越.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3.
儒家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仁民爱物、各得其养的思想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儒家的生态意识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儒家的生态意识对于我国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4.
地震在古代道经当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除了作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基本含义之外,还可以作为高道成仙时的一种详兆、帝王驾崩时的凶兆,以及神仙在讲经说法或者施展法力时的一种表征.对于引起地震的缘由,则主要是用天人感应说、气化论、五行学说以及善恶报应说来进行解释.对于地震的预测以及通过各种斋醮科仪,道印、道符、道箓、咒语等法术来化解地震的方式,道经中也有相应的记载.  相似文献   
75.
从微观比较,易于观照唯识学和现象学的同异。二者均从认识论角度指出,主体因素和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实在世界的真正面目;包含现代认识论的超前理路。  相似文献   
76.
许慎是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关键人物。作为东汉经学的坐标,《白虎通》是来自庙堂的经学一统,代表了以今文经学为主体的通学形态,体现为声训正名、经说裁断、天人统系三个层面的经学工作。《五经异义》承续了《白虎通》的一统方向,裁定经说、融通今古,代表了来自儒林的、基于古文经学的经学一统。《说文解字》继之而作,与《白虎通》全面呼应,代表了许慎经学的完备形态。它自形训以经学正名、据汉字以裁断经说,通过汉字系统构建天地人秩序,体现出许慎融通小学、经学的宏阔格局。  相似文献   
77.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先秦道家认为天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天人相分。《老子》认为天道无为且没有情感,而人道则力图有为并且追求仁义,故天人之间是相分别的。庄子一面继承《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另一面又指出以礼乐教化为代表的人类文明不仅与天道是相悖、而且还会残害事物的天赋本性,故庄子主张存天而灭人。老庄天人相分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对于现代文明而言只能吸收其积极的内核。这就是当今人类社会要充分重视天地自然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乃至一体共存。  相似文献   
78.
我是谁一直是西方哲人热衷研究的问题,近代西方对于自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并提出了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等相关理论。中西方的自我观念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文化对比,指出了什么是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并指出了中国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独特特征,为中国人自我观念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9.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我国“天人合一”学说认为自然万物之问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说这种关系的本身就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和重视生态和谐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内容相整合,提高环境意识,以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21世纪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80.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以孔子厄于陈蔡一事作为发论的前提,是战国时期儒者探讨如何妥善处理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矛盾的一篇专题性论文。在《穷达以时》中,天代表着主体的外在时遇,人代表着主体的道德实践和理性认知活动。简文虽然提倡天人有分,认为天、人各有其领域和职分,天、人在价值上有主次,天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其理论前提却是天人合一,即承认外在时遇对主体实践的深刻影响。简文的理论归宿是实现以人合天的天人合一状态,即处于主体理性自觉阶段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