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3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27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30篇 |
理论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1275篇 |
社会学 | 67篇 |
统计学 | 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侠者的影响、儒学的教育、道家的熏陶使司马迁侠 (分言为义、奇 )的人格特征早在其少年时代就已基本形成 ;青年时代的壮游之举不仅使司马迁坚信了自己的信仰 ,也磨练了意志 ,宏阔了胸襟 ,陶冶了情操 ;中年时的入狱和受刑 ,使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更加透彻 ,友情观与荣辱观最终形成 ;晚年著成的《史记》则充分体现了司马迁的人格。《史记》是一座高耸云天的人格美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52.
他者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相较主体而言,他者的显著标志就是差异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的选择与翻译,既是译者个人眼光和社会群体共同想象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一个独具创造力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期待。宇文所安破除西方对强制统一性的执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阐释《文心雕龙》的价值,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重构。他的解构是... 相似文献
53.
针对决定模糊控制中稳定性的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提出了用进化计算来解决模糊控制中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新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解“用于实现模糊控制的增益调度和稳定性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Bent函数的计数和数目估计问题与依据其设计的流密码的安全性有密切联系。通过将Bent函数表示为定序特征矩阵,引入Bent矩阵的概念;根据Bent函数的定义,得到Bent矩阵的一些性质;利用解决一阶相关免疫布尔函数计数问题的方法,给出Bent函数个数估计的一个基于整数分拆表示的可计算上界,计算实例说明该上界是可达到的上界。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核矩阵的计算和研究,从理论上对常用的核函数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仿真证实了通过优选后的核函数所组成的混合核函数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性能的改善,为核函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6.
李云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7,17(3)
随着全球连通性的不断加强和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规模经济的进一步认识和重视,全球各国对于建设全球型航空枢纽的想法越来越坚决,在探索和建设航空枢纽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定位不清和盲目跟风会为机场建设带来很多战略性错误和后期发展隐患.为此重新定义“枢纽”一词,基于源矩阵,深入探索全球顶尖大型航空枢纽分类和共有规律,为枢纽机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卫生监督执法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面临巨大的执法风险。基于此,文章运用Delphi法、风险矩阵法、Borda序值法就存在于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序列,其中风险水平位于前五位的风险因素依次为:编制数量不合理,人员数量不足;机构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卫生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卫生监督网络不健全,基层乡镇监督力量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直接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地位。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期望实现卫生监督执法风险的可预防、可控制。 相似文献
58.
郭守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125-129
唐代中期,中国诗歌创作开始了大规模的审美转型,诗人中以韩愈、孟郊等为代表,时间上则以元和之际为转变契机,于晚唐五代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唐诗怪奇之风作为时代审美风格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兴起的原因,从文学本身看一方面是对前朝诗歌美学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唐代不同文体之间相互浸染的结果;从历史和文化层面看则是封建文化由鼎盛而衰落的文学表象,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向异质文化学习借鉴的结果。唐诗怪奇之风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学意义,同时对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也有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