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职业性别隔离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性别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职业类别,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职业性别隔离是测度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对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性别隔离的理论、测量方法和变迁趋势上。国内对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职业性别隔离的成因、影响和趋势做了分析研究。通过梳理和介绍中外职业性别隔离研究现状,分析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深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女权主义为考察语境,从如何看待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说起,论述了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对《己亥杂诗》的创作甚至造就其为一代伟大诗人起了重要作用。希望这种探讨对龚自珍研究有所启示,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权主义与建立在女性个体基础上的西方女权主义在时代国情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异质、理论核心的分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妇女运动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女权主义处处体现出男性特色,被称为父系的女权主义。要发展中国女权主义,就必须正视其和西方女权主义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挖掘本土资源养分,找到中西方女权主义的契合点,把握差异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公民身份是西方政治话语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当公民身份遭遇女权主义,女权主义者对公民身份的“性别盲点”和“性别霸权”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女权主义对公民身份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对公民身份的彻底摒弃和颠覆,而是对公民身份的“去蔽化”,是对“去蔽化”后的公民身份进行“改写”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金色笔记》与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处于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生存困境;男女间的世界其实不应对立,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妇女解放是全世界进步中的一个问题,只能随着其它问题的解决而逐步解决。作者多丽丝.莱辛不能说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但确是一位有着独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明确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1899年出版的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与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同被视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各自时代背景下女权艰难求索的解读,认为这两部作品共同呈现了女权求索道路上的绊脚石——传统菲勒斯中心(父权中心)文化势力,也共同探讨了似乎更难以解决的矛盾———母性、女性和人性同女权求索之间的矛盾。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式,两部作品则表现出了相异性,即相对《觉醒》的时代局限性,《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女权发展问题上相对的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一直对女权主义饶有兴趣,对之曾有过一定粗浅的探讨。通过对身边朋友、同学、同事、学生等姓名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对女权主义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思索和探究。希望通过本人以小见大的粗浅探索,能发掘更宽广的社会题材,探讨更深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因其不同的背景有诸多差异.因为政治运动的有无,使二者一个是非文学本位的批评,一个是文学本位的批评;又因为文学传统各异,使二者一个成为立场坚定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一个却搀杂着"女子气的批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对男权否定是否坚决彻底;地位沿革和现实处境的对比,则昭示着二者面对各自复杂而具体的妇女问题,当然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的核心概念,它具有非实在性、互惠性等特征,其诱惑概念也具有上述的特征;鲍德里亚还赋予了诱惑以不同于象征交换的特征,即恶的计谋性和娇柔的女性气质特征。鲍德里亚试图超越男女性别的两极划分时代,走向一种超性别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反对当代女权主义的性别观。在他看来,女权主义所标榜的女权仍深深地受制于男权中心论的对立逻辑。鲍德里亚有关诱惑的恶与娇柔的女性气质的特征构成了其后来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说《浮现》除了涉及到西方当代社会中的某些女性问题,对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现象也有所展示,并且提供了一条女性与自然联手、共同对抗父权体系以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浮现》都是一部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