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就戏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而言 ,却属于下层文化范畴 ,戏剧的内容、形式以及演员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莎士比亚本人的命运和他被后世所公认的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然而 ,莎士比亚戏剧的形成和发展 ,是文艺复兴革命的结果 ,又是这场革命所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最根本改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意识研究”(或意识科学)被誉为意识研究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威廉·詹姆斯是意识研究“第一个黄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开拓者。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上的开拓性和全面性工作涉及四个方面:第一,詹姆斯在哲学和心理学上关于意识的众多主题的研究在当代仍显示出跨时代的蓬勃生机。第二,詹姆斯是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神经生理学。第三,詹姆斯在意识研究的方法论上持多元开放的态度,自发地将意识的第一人称研究与第三人称研究结合在一起。第四,詹姆斯率先将宗教体验与神经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宗教体验的神经学研究。在当代意识科学的背景中概括和回顾詹姆斯的意识研究具有双重意义:既有助于确定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也有助于系统理解詹姆斯为当代意识科学提供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3.
最后的屏障     
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孟德斯鸠 德皇威廉一世有一次到一行宫去游玩,看到,风景秀美、景色宜人,大喜过望。可就在这兴致节骨眼儿上,一个笨重粗陋的磨坊风车映入眼帘,真是大煞风暴。此情此景,令龙颜不悦。  相似文献   
64.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中国对实用主义的认识还是从约翰.杜威开始的。然而,威廉.詹姆士的作用不能低估。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必须注重教师和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学应是教师"哲学思考的方法",而学生应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必须强调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气质",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气质"冲突和协调的过程;必须认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但又需要承认教授间接知识具有与直接经验同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创作的129篇短篇小说中,有中文译本的40篇,大多数短篇小说还没有译介到中国,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但其中备受关注的篇目在我国还是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福学界的研究和国内对福克纳长篇作品的研究相比,我国福克纳短篇小说研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加强对福克纳短篇小说及其国际研究成果的译介,同时不断拓宽研究的视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提高自主意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鲁先圣 《社区》2010,(17):34-34
在200多年以前的德国,威廉一世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的许多城市街头还依然竖立着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  相似文献   
67.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的众多小说以异化作为主题。其后期作品集中描绘了西方现代家庭﹑职场和人际﹑两性关系中所呈现出的异化表现和异化心理,着重书写了现代人,尤其是中年人身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扭曲关系中的孤独失落﹑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无法找到自我价值时的焦灼不安和面对无法摆脱的死亡阴影时的惶恐与痛苦。在格纳齐诺笔下,死亡不仅指生命的终结,还具有象征意涵,隐喻着时代和社会的全面物化对人性本质的腐蚀,由此所造成的正常社会关系的消亡。  相似文献   
68.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早期的作品多采用零聚焦叙事视角,而1989年后的小说则多采用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视角。这种转变使叙述者在文本中的聚焦位置﹑聚焦范围和叙事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作品也由早期的按时间顺序展开﹑直线式的叙述结构转向了以人物心理为线索﹑不连贯性和随意性的叙述结构。格纳齐诺前后期作品叙事视角的变化以及随之所带来的作品结构的变化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文本所突出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9.
西方美学中一度盛行的“内部研究”以语言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代表,其中的诉求在形而上学层面带有唯名论倾向。这种倾向的源头是康德哲学中的某种反形而上学冲动,之后的新康德主义乃至解释学都深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美学理论史上溯到神学、政治思想史维度,对“实在论”和“唯名论”在中世纪晚期以降持续不断的争论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审美现代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当代诸家的美学与文艺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0.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威廉·威尔逊》通过对两个威尔逊从斗争到双亡过程的描绘,成功刻画了主人公人格的分裂与冲突。两个威尔逊对应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与超我,但自我哪里去了?本文分析了作者成长与生活的环境,指出作品表达的心理特征源自作者的亲子依恋缺陷、人际沟通障碍与现实中的挫败经验。作者的生活经历导致作品中出现"自我"缺失,但自我并没有消失,而是回流到本我中,并以升华的心理防御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