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6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75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507篇 |
理论方法论 | 95篇 |
综合类 | 1456篇 |
社会学 | 358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163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明代前七子派成员主要有四杰、七子、七才子、十才子等并称,由这些并称可知前七子派以四杰为中坚,其中李梦阳、何景明为首,边贡、徐祯卿次之,其他皆为羽翼。而前七子派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其他成员向李梦阳聚拢,与其交接,彼此影响的过程,因此以其领袖之一何景明和七子中最后登场的徐祯卿的加入为关键点,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得出前七子派初步形成于弘治十六年(1503),最终形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 相似文献
82.
李志雄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1):40-44
从<淮南子>中的"桔枳之说"为论述的起点,以桔枳之分的角度厘清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观与现代叙事情节观的差异;从桔枳之转的关系指出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转型途径;从桔枳之辩的认识总结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阮倩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78
"颠覆"是解构主义的灵魂.将解构主义批评策略用于解读J·D·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典型成长小说,此类成长小说内在所约定俗成的母题范式--童贞与世故的对立冲突以及前者遭遇后者的玷污腐化,便遭到来自文本自身的颠覆与消解. 相似文献
84.
从清末民初科学小说新词语看"现代性"新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兼论"标志性子词语场"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端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1):147-153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8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5-19
我国乡里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殷商时期的邑、里、丘是居民的最小行政单位,受贵族政权管辖。西周的乡遂制度比殷商的乡里制度有所发展,基层行政组织大备。春秋战国时期,县、郡政区相继产生,乡、里基层政权从属于郡县之下,国野界限泯灭。乡级政权人员建制结构完整,乡官职责分明。里政权职能繁杂,里吏分工细密,各司其职,里内的什伍组织更加完善。乡、里两级行政职能发展到战国末期已相当完善,标志着我国乡里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6.
8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美国当代作家杰拉姆·大卫·塞林格的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指出塞林格是一位具有生态哲学思想的作家,他在小说中通过探索一个十几岁少年向往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内心世界,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及战后社会与精神生态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8.
8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所谓历史上的荆轲,其实只是存在于不同文本中的荆轲,是《史记》、《战国策》和《燕丹子》中所描述的荆轲。由于对三个文本之真实关系长期存在误解,于是不但三个文本形成之先后顺序众说不一,而且混淆了历史与文学的差异,荆轲的真实面目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事实上,三个文本中的荆轲形象分属于史传系统和文学系统,渊源有自,其各自的性格特征亦明显有别,理当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90.
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不仅表达了对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抗议,也在思考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白人人道主义者道尔顿一家和共产党员麦克斯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赖特在尝试着探索一条通往黑白融合的道路时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失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