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陶丽琴在《行政与法》2007年7月撰文指出,住房金融风险对强化房贷保险作用的现实需要,与所谓“强制保险”的法律困惑,形成房贷险存与废的博弈。保险金物上代位机制使抵押物保险具有了双重保障机理,决定了抵押权人干预抵押物保险合同的法律依据及其权利界限,银行放弃房贷险只是一种弃权行为;房贷履约保证保险本质上具有人身保险属性,其设定的目的是取代住房抵押担保,应与住房财产险分离而免于银行的强制;房贷险本身的设计缺陷和业务不规范行为必须矫正;须尽快加强我国的消费信贷立法。  相似文献   
22.
论我国陪审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陪审制,我国法学界历来存在保留论和废除论的学术之争。作者既不主张原样保留也不主张废除陪审制,而是认为应在改进其弊端的基础上予以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兼语式是汉语特有的一种结构形式,《项羽本纪》采用大量兼语式式,其文学语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格理论为兼语式名称、范围、存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杀人偿命的传统正义观不同于以牙还牙的报复主义,是建立在独特的民族文化上的死刑观念。杀人偿命的中国传统正义观是报应观念、慎刑观念和刑罚威慑主义的集中体现,并且现如今死刑的价值仍是被认可的。死刑废除路径必须考虑公众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效果,循序渐进,也要考虑到立法和司法的使命不同,死刑废除在司法和立法层面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5.
死刑是剥夺人生命的极刑,适用死刑必须十分慎重。目前世界上虽然有一百多个国家不再执行死刑,但人口在两亿以上的国家都保留了死刑。在我国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十分激烈,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现实条件,但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限制死刑的措施包括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权,尽可能减少死刑罪名,扩大限制适用死刑的主体,并完善相应的替代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26.
张文婷 《现代妇女》2014,(6):139-139
文认为死刑存废双方的观点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刑罚以及社会的最终发展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被废除的。然而废除死刑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物质、观念条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与人文背景来看,完全废除死刑的条件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27.
历经十余年的面粉增白剂存废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为了促进这项政策出台,面粉加工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通过实施非市场战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8.
在世界历史上,对于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理论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缺陷或矛盾。或许我们该好好想一想,死刑该存或废?本文从几种理论入手,简单介绍其观点,并用批判的态度对其进行考究。力图在死刑存废问题的重重迷雾中找到一点光明的源泉。  相似文献   
29.
高玉敏 《社科纵横》2006,(10):80-81
从起源算死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死刑存与废问题在全世界也已争论了200多年了,该不该废除死刑,已不再成为争讨之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废除。这在每一个国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就目前中国废除死刑的现实可能性作一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30.
清源东湖形成于明末,时人一度视其为清源大害必欲废除,迭经争论,最终保湖舆论占据上风始得以保留.汾阳文湖则命运多舛,自宋金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泄湖为田事件,终致湖泊消失,旱涝灾害随之而来.同为湖泊,不同命运,历史时期人们对待湖水资源的不同认知水平和态度,对于湖泊景观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