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作为清末民初一位在报界、小说界及戏曲界均颇有影响的文人,海上漱石生(孙玉声)上传晚清上海开埠以来由王韬等人开创的都市文人的近代写作空间及写作模式,下又与鸳鸯蝴蝶派的通俗文学写作息息相关。然而学术界对于其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一直众说纷纭,尚未能有明确而肯定之定论。依据海上漱石生自己在《漱石生六十唱和集》及《报海前尘录》等文献中多处相关叙述,我们可以查证出其确切的生卒年月,并对其生平履历予以澄清说明。  相似文献   
212.
213.
东江 《东西南北》2011,(21):70-71
明朝嘉靖年间,富庶的江南地区店铺林立,商品交易频繁。在当时的苏州府,万福记的酥饼是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每天门口排队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家开足马力生产仍是供不应求。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官府和大户插班下大订单,足够万福记忙上几天的,门面生意自然就难顾了。  相似文献   
214.
杨乃松     
《青海社会科学》2010,(4):F0003-F0003
杨乃松字延年,室名:岁寒斋,男,汉族,1938年10月出生于河南武陟。杨乃松自幼禀承父教研习书法。初学汉隶,沉浸其间。尤喜《华山碑》、《曹全碑》的清丽流畅,《礼器碑》的华逸俊美,《张迁碑》、《鲜于璜碑》的气势雄健。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又各有特色的隶书作品风格。时而凝重古朴,时而率真自如。流畅中散发书卷气息,波磔间展现金石风味。随之工行、草书,取法二王、孙过庭,涉猎王铎、张旭、怀素等,追求二王的神韵超然、颠张狂素的飞动游转。熔百家为一炉,师古而不泥,逐步形成了秀丽飘逸、雅俗共赏的书风。  相似文献   
215.
综合学派是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学院派社会学的主流。本 文首先对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作简要介绍,然后对该派的集大成者──孙本文 的社会学探索作了重点讨论,最后对这一学派在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的评论。  相似文献   
216.
文章对参孙故事的原型及两个代表性的变体<斗士参孙>和<参孙的复仇>的创作意图、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异同及内涵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217.
从南朝到唐朝,从道家到儒家,"文贵形似"和"形神兼备"属于两个朝代不同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追求.唐朝诗人孙逖的山水诗中不但体现了从"文贵形似"到"形神兼备"的诗风之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哲学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8.
关于章学诚生平与学说的境遇,胡适曾有一个流行甚广的观点,即有关章氏生平与学说的信息被埋没了一百二十年,但也一直有人认为胡氏所言与事实不符。本文对章氏身后境遇状况提供一个补证,指出在清国史馆档案的传包传稿中有多个章学诚传记,且章学诚在国史《文苑传》中数次获立正传。这些材料补充证明,章学诚学说在晚清获得了高度评价,其生平概况更没有被埋没,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清廷官方的认可。这对于实事求是地研究章氏学说的命运和晚清学术的实况或有助益。  相似文献   
2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24-131
唐代晚婚是一种社会意识,通过分析社会实际及墓志中女性的婚姻实态,可将当时女性晚婚年龄定为24岁及以上。墓志中的这些晚婚女大多出身良好、家境优越、知书达理、身体无恙,所嫁理想。皇室女晚嫁主要因宫廷政治斗争以及战乱的波及。其他晚婚女则多因自身择偶时间过长,高门和良士是其选择的标准,她们自身的优越条件以及当时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其晚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男性对仕途的渴求以及蓄养姬妾的风气又促使他们愿意接纳晚婚女。  相似文献   
220.
分别擅长小说和散文创作的两位女性作家孙惠芬和素素,在对人类精神栖居地的寻找和探求上有着明显的共性.在关于精神家园的价值取向和通向精神栖居地的途径的思考上,则各有自己的判断和倾向.在倾力构建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两人充满神采与灵性的女性意识使得她们的文本富于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