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4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孟子坚决反对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孟子的战争理论是一种努力向孔子“大同”理想不断进发的政治理论。孟子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把战争的可能性消除在未萌之际。只有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不诚信、不和谐,战争的根源才能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102.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有一段“国人皆曰”的议论,认为国君在用人、去人、杀人时,应该倾听国人的意见。他还谈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得天下是“天与之,人与之”。此外还有“诛一夫”、国君有大过不听劝谏则“易位”等说法。不少学者依据孟子的这些言论,认为他具有民主、民权甚至人民革命的思想。本文对这些说法逐一进行考证,认为这些学者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说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那么他只是将民当作君王立国的本钱、资本,而不是将民当作立国的目的、看作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3.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孟子音义》中孙奭音注与《广韵》音系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36条与《广韵》《集韵》音韵地位不同的音注材料,这些音注材料所反映出的宋初实际语音现象有:云影、书生、以邪相混,浊音清化;仙元、锡昔相混,重纽有别;浊上变去。  相似文献   
105.
孟子坚决反对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孟子的战争理论是一种努力向孔子"大同"理想不断进发的政治理论。孟子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把战争的可能性消除在未萌之际。只有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不诚信、不和谐,战争的根源才能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106.
孔孟"信"德的共同点:"信"理上都强调仁包含着"信",内心忠实无欺,从义而行,言行一致;"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社会和谐之本;通过教与内省以达信.孔孟"信"德的区别点:在"信"理上:在仁与信上,讲心性与否,与仁并列高低之别;孟子讲信与"诚"相连,而孔子只讲忠;言必行,行必果与否的区别.在"信"的功利价值上的区别.在达信上,践习与养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7.
将黄宗羲的思想还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民本主义者,又不是一个从民本走向民主的中间分子.他是一个地道的儒家精英,他思想的精英特征、神秘特征,其思想导致的君主专制结果、生活戏剧化效果,使他走不出儒家思想之范围.  相似文献   
108.
孟子美学的"充实之谓美"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韵。在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把道德目标、人格精神、审美愉悦联系在一起;认为要真正实现"充实"必须要"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养气说意在尽心知性,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充实"内含着充满、和谐之意。只有经过养气的过程的充实,才能达到完备、圆满、和谐的境界,才能达到高度的美。  相似文献   
109.
从告子与孟子关于人性的辩论开始,人性论就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中心议题,性善性恶也成为主要的辩题。对人性作出价值判断之前,需要确定什么是人性,这就涉及到界定人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本文从对告子与孟子关于“生之谓性”的论辩,荀子“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的论释切入,以证明三家的人性论都可归入“生之谓性”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10.
在君臣关系上,先秦孟子主张德高于位,东汉赵岐虽未能继承孟子衣钵以德抗位,却也守道不违,守住了人臣的基本原则。而至南宋朱熹在吸纳与反省宋代《孟子》议题的时候,再次开掘和彰显仁义道德本真,以德抗位的人臣之本也自东汉赵岐之后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