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4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诗经》对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得到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992.
公元7世纪,有四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他们不算孟学史上的大人物,但同样吸吮过孟子的思想营养,体察过孟子的生命情怀,为后人留下一组朴实无华的孟学史片段。四杰之中,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公元650—6767)可能年龄最小,且英年早逝,却排名第一,成就高于其他三人。《王子安集》有两篇文章提到孟子: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  相似文献   
993.
徐华 《文史哲》2001,(4):39-43
儒、墨、杨三家之间的分歧与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忠”、“孝”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上。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自身的性质以及这三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儒学最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994.
仁义礼智四位一体——论孟子伦理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思想史上 ,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人之深层细微的心理情感活动寻求仁爱之心的内在根据 ,所谓“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 ,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和道德人生的基本取向。由此 ,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 ,仁义礼智四位一体 ,相依互补 ,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 ,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相似文献   
995.
孟子仁政思想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方面强调主观面的道德实践,有推扩四端之心,求放心等论点,另一方面对于客观面的政教规模,也相当重视。 孟子仁心与政刑并重,或者说,孟子将“仁心善德”与规矩义的“政刑”进行调和。他的调节方法,不是二元式的并立,或主次式的排比。孟子以仁心为本、以政刑相成。若以体用论的方式来看待,则是以仁心为体,以政刑为用。 孟子对于仁心寄予更多的重视,可以由他与梁惠王的对话里得解。孟子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1]孟子其实是希望梁惠王能“施仁”,而不只是效法援用过往先王的“仁政”规模而已,…  相似文献   
996.
杨海文 《学术研究》2000,5(2):39-43
从《诗》《书》礼乐大传统、孔子儒学小传统之中孕育出来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两重内涵,经由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类型,整合而成孟子文化精神,成为孟子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97.
孟子》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当前《孟子》译本很多,各有长处,也各有瑕疵。本文评析八种译文的优劣,以求翻译的高度准确。《孟子》全书二百六十章,本文只评析首章,是拙著《孟子今译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涉及到八种译本。这八种译本分别称为中华本、贵州本、湖南本、吉林本、国际本、长春本、上海本、甘肃本。在附注中作了说明。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作主语,不是呼语。湖南本、吉林本、上海本都作主语处理。其他五种本子都看作呼语,失误。原文“不远千里而来”,正是成语“不远千里”的出处。“不远千里”两…  相似文献   
998.
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雄辩大师。人称孟子好辩,孟子也自谓“知言”。《孟子》七篇,文采华赡,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逻辑性强。苏洵称赞孟子的文章是“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孟子》一书全面展现了孟子论辩家的雄风,探讨孟子的论辩,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一、雄辩的鼎盛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时代,是演讲、论辩发展的鼎盛时代。时代孕育了一大批不以征伐之功、全凭口舌之利,而叱吒风云的人物,也造就了孟子这样心忧天下的雄辩大师。 …  相似文献   
999.
清代许多学者关注<孟子>的哲学蕴藏,他们诠释的重点是理气论、人性论、理欲观.坚持气本论,反对理本论;从智的层面言人性善;坚持理欲统一,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呈现出立论基点独特,以作为主、作述相济,主驳程朱等特点.但在对善的诠释与批驳程朱理欲观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00.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诸多思想涉及到了教育领域。认真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