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61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98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086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时期我国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及实现中国梦产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付倩倩 《决策》2013,(10):56-58
从2010年开始,中宣部理论局联合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被媒体称为自上而下的“新劝学运动”背后,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书香政府的愿景和努力。  相似文献   
63.
延安学习运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内容体系,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不仅提高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干部之学习水平与能力,并为革命与战争取得胜利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而且为今天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创建可行的有益模式,因此,延安学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展自身建设的重要拐点,具有重要的开拓与启迪之功效.  相似文献   
64.
中国共产党建党、执政、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党的学习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端,经过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完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落脚到"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时代命题上,这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65.
学习型政党建设与"五位一体"党的建设相互促进、紧密相连。思想建设引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方向,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推进思想建设的有效途径;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夯实党内民主基础、造就德才兼备干部、有效推进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大兴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可使学习型政党建设奠基于党的优良传统之上;坚持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能打造学习型纪检监察队伍,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学习制度化可为学习型政党塑"型",学习可塑造制度意识,打牢制度运行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66.
班组是落实精益管理的主战场,职工是实现精准操作的主力军。在班组中落实精益管理既是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也是不断丰富和拓展学习型班组建设内涵和外延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精益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中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推进"精益管理进班组"工作,需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更需要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关键环节和流程步骤,使精益管理在班组内部结出更多的果实。  相似文献   
67.
68.
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在对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历史定位、建设基础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在内涵与特征、问题和策略、继承与借鉴问题上,还有非常广阔的理论拓展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9.
文章以常州市钟楼区为个案,分析论证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推动功能。认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推动了社区各主体参与和谐文化建设,丰富了和谐社区文化的人文内涵,促进了和谐社区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0.
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各的优势。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多而广,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则侧重于专业化。从构建学习性社会的背景来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本校师生以外的社会个体提供服务,实现图书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重点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予以阐述,希望能够为该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