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庚子国难,联军的"铁蹄"踏遍京城,京畿各处一片混乱,而此时兼管京师地方治安事务的步军统领衙门等机构陷于瘫痪.日本借机干预中国警政,并操纵警察教育权.巡警部成立以来,各部堂官费几经周折,始将警察教育权收回.  相似文献   
112.
水长流不息有源,树枝繁叶茂有根。2004年11月,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领导到南京考察时,介绍了石家庄市举办文化系列讲座的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敏锐地感到,这是个值得借鉴的做法,立即派人到石家庄学习调研,在此基础上决定在南京创办市民学堂。实践证明,这个策划是富有远见的,是深得民心的,是切实可行的,是卓有成效的。市民学堂的成功举办,是宣传工作虚事实做的样板,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典范。新的—年里,市民学莹剑哿会让南京市民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13.
孙中山先生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成立所题写的校训是孙中山德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孙中山先生有关国民教育的论述,深入阐释了校训所蕴涵的道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并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阐明了孙中山先生德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为实现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政治目的,倡导和重视女子教育.在康、梁女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先进妇女开始觉醒,女子学堂陆续创办,女子留学渐成风气.这些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5.
清中叶后逐渐失去生机的科举考试,伴随着文体的僵化,文风日趋浮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科举改革未能实现制度自身调整,只能以立停方式宣告终结。然立停并非废除,纳科举于学堂,使抡才与培才合一的设计,非但难以达到中西兼容之目的,反而造成学堂的诸多弊端,导致朝野对新教育的不满。科举制是清王朝维护纲常的重要载体,具有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清末学堂教育与取材选官则较多强调“办事”能力,忽视“做人”品质的培养。立停科举后,于此未能找到有效接续方式,伦理社会失去道德支撑,秩序失范,在思想文化活跃的同时乱象纷呈,留下了难解的世纪命题。  相似文献   
116.
宋朝的时候,有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小孩儿叫毕升。毕升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小毕升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他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老师讲课。每次偷听、偷看学到的字,他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家里没钱买纸、笔和、圣,他就在地上写,用树枝当笔;在墙上写,用木炭当笔;在桌子上写,  相似文献   
117.
清末开始,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天津出现改良私塾的舆论,私塾改良开始起步。民国初年,在政府的推动下,私塾改良有所进展,但在初级教育中仍占有相当的份额,与学堂形成了对峙之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私塾采取严格的取缔政策,进一步压缩了私塾的生存空间。至抗战前,新式学堂已基本取代私塾的地位。在近代天津的教育变革中,私塾改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8.
清季官方以存古学堂为主要形式的保存国粹办学努力,是当时"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其对立面.但在日益激进趋新的世风中,官方的努力遭到了在野一方的质疑和批评."迂腐庸陋"、"窒塞新机"等皆成为存古学堂的常规"形象",影响着时人对官方办学旨趣的认知,尤其左右了很长时间里后之研究者对存古学堂的理解和定位.实际朝野双方的主张有明显的共性,多数时候是分享共同的思想资源,趋新士人的批评也与官方保存国粹的办学旨趣及其实际办学运作有相当的距离.重建清季在野一方质疑和批评官办存古等保存国粹学堂的相关史实,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增进对清季停废科举后官办"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以回向原典的方式考察当时朝野双方因趋新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对立,应能推进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9.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建立新式学堂,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0.
马根济是中国近代医学史和天津地方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医学传教士,虽然目前对其已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但还存在着一些相互矛盾、似是而非之处。实际上,马根济创设的施医院是一个性质未明、中外合作的慈善机构,流行的所谓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的说法并不确切。而与施医院不同,医学堂当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医学教育机构。马根济的成功,既与他成功医治李鸿章夫人之病这一偶然事件相关,同时也是其传教需要与中国慈善传统、西医影响日增、中国追求富国强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马根济虽然在创办近代医疗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但在其念兹在兹的传播福音方面,却远未取得他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