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闯(化名),男,35岁,是在社区专干的陪同下来到我们会所的。小闯从小性格内向、敏感,到读大一上学期时,出现无故伤人、自语、退缩、不与人接触等状况。经诊断,小闽患上的是精神分裂症。社区专干说小闯是个可怜的孩子,7岁就失去了父亲,多年来这个家就靠母亲替别人当保姆辛苦地支撑着。他希望小闯来到会所能得到康复,将来可以自食其力,帮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相似文献   
52.
正网络上吐槽春晚晒压岁钱上传聚会照片的热潮渐渐退去,新学期已经到来。小伙伴们又开始或担忧或憧憬,想着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应该怎样度过。经历了中学和大学的多个学期、接下来还要经历几个研究生学期的我,对之后的科研学习,也是这样一边惴惴不安,一边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53.
一、背景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备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就考虑就业的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这就使得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一种慌乱、迷茫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大三学生已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54.
应用实践小学期是该校自2018年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应用实践小学期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以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自设置应用实践小学期以来的实施效果及面临的问题综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龙新华 《职业》2011,(2):84-84
《机械制图》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成效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偏低,在现有直观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无疑会带来一  相似文献   
56.
赵秋 《职业时空》2010,(2):42-43
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和历程的学习,阐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并对其教学工厂理念进行了重点剖析,其中学期项目的实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中综合实训项目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7.
2007年8月因拍MV中的裸浴镜央外泄让这个被称为“林志玲接班人”的性感女神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陈瑀涵刚毕业的她就已经被新亚洲娱乐看重签约旗下发展,上学期间,就开始涉足时尚界,开始出席大小时尚典礼,也开始不停的被媒体追捧。  相似文献   
58.
学期因其集中度和灵活性在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独立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效果,逐渐被众多高校采纳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短学期开展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特色实践教学课程、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该文以科学创新为视角,从理解内涵、长远规划、合理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高效利用短学期,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观念,催化师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学生共同成长,进而与国际高校接轨,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9.
总说专业塑造人,殊不知专业只会塑遣那些适合它的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适合做社工,社工专业也成功地塑造了现在的我。记得大学第一学期有一次社工概论课迟到了,进教室时大家正在看一部电影,看见我进来了他们都嚷着:未成年人禁入!那时我才17岁。那节课是我第一次看包含色情、暴力、毒品等各种不良因素的青少年电影。看电影时,好几次我都下意识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那部电影开始了社工专业塑造我的第一步:洗脑。洗脑的过程是无形的,它在我不断的课程学习和实习中渐渐完成了:我们在课堂上辩论性工作者是否合理的问题,表演家庭矛盾情节,组建成长小组,观看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学习变性人的知识……我们去养老院体会老年人的心态,去社区体验基层的行政系统,去打工子弟学校接触城市角落的人群,去智障中心关怀与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儿童,去慈善机构了解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种种无奈与希望,去香港感受社工专业的魅力……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大学都能学到这些知识,知道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不易,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和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个社会是否会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60.
文风三论     
读书上学期间,对官派文章常抱一种鄙夷的态度,总认为枯燥乏味、流于形式、殊技乏巧,甚至视其为雕虫小计尔尔,不甚喜读。然而自参加工作以来,撰写公文颇多,才觉得公文写作实在不易,的确是一门大学问。近日,有志学文,稍有所感,释之小章,以供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