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正网络上吐槽春晚晒压岁钱上传聚会照片的热潮渐渐退去,新学期已经到来。小伙伴们又开始或担忧或憧憬,想着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应该怎样度过。经历了中学和大学的多个学期、接下来还要经历几个研究生学期的我,对之后的科研学习,也是这样一边惴惴不安,一边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53.
一、背景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备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就考虑就业的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这就使得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一种慌乱、迷茫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大三学生已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54.
郭玉芝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4-145
应用实践小学期是该校自2018年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应用实践小学期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以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自设置应用实践小学期以来的实施效果及面临的问题综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机械制图》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成效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偏低,在现有直观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无疑会带来一 相似文献
56.
高职院校综合实训项目实施的探究——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的考察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和历程的学习,阐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并对其教学工厂理念进行了重点剖析,其中学期项目的实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中综合实训项目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7.
58.
短学期因其集中度和灵活性在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独立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效果,逐渐被众多高校采纳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短学期开展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特色实践教学课程、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该文以科学创新为视角,从理解内涵、长远规划、合理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高效利用短学期,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观念,催化师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学生共同成长,进而与国际高校接轨,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9.
总说专业塑造人,殊不知专业只会塑遣那些适合它的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适合做社工,社工专业也成功地塑造了现在的我。记得大学第一学期有一次社工概论课迟到了,进教室时大家正在看一部电影,看见我进来了他们都嚷着:未成年人禁入!那时我才17岁。那节课是我第一次看包含色情、暴力、毒品等各种不良因素的青少年电影。看电影时,好几次我都下意识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那部电影开始了社工专业塑造我的第一步:洗脑。洗脑的过程是无形的,它在我不断的课程学习和实习中渐渐完成了:我们在课堂上辩论性工作者是否合理的问题,表演家庭矛盾情节,组建成长小组,观看关于同性恋的电影,学习变性人的知识……我们去养老院体会老年人的心态,去社区体验基层的行政系统,去打工子弟学校接触城市角落的人群,去智障中心关怀与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儿童,去慈善机构了解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种种无奈与希望,去香港感受社工专业的魅力……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大学都能学到这些知识,知道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不易,知道怎样尊重他人和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个社会是否会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