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11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吴震虎  霍桂强 《女性天地》2005,(9):I0003-I0003
他研究田黄石至今整整30年,期间十上寿山、九下田溪,遍访大江南北的上百家古玩市场;他辞去厅局级官员头衔,放弃一笔可观的老总年薪,下海、著书、鉴宝,创作出版了迄今最畅销的田黄石专著;他结缘田黄、探究田黄、弘扬中华田黄文化,拥有数枚极其珍罕、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田黄……他,就是被海内外收藏界誉为“津门三杰”之一的靳志忠,中国田黄石探秘第一人、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特聘专家。  相似文献   
102.
北宋建立在五代的废墟之上 ,统治者的内外方针都是建在“守内虚外”这一基点上 ,在达到政权稳固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而最可悲的是后世君主不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各项方针政策 ,致使负面影响愈其扩大 ,加之军政腐败及皇帝个人性格的弱点 ,终于促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3.
一、选择正确,一生执着 王守中,生于1936年,河北省遵化县人。后在北京上中学、大学。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小学任体育教师。他自幼喜欢跳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荣获宣武区跳绳冠军,曾任北京市踢毽跳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宣武区政协委员,人们美誉他为“跳绳王”。  相似文献   
104.
在汉武帝锐意兴功、开边、改制、行法之时,其太子刘据是这一政策的抵制者。刘据代表了一个“宽厚长者”的势力。对这一势力加以深入考察,可以发现他们同时受到了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促成武帝后期与昭帝时之政策转变上,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者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和亲”在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宋代,无论是对历史上的和亲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和亲多持否定态度,即为坚决拒绝和亲。宋人反对和亲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宋人强烈的民族偏见、文化上的优越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守内虚外”的既定国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6.
绾结宋元短篇话本,如“杆棒”类的《花和尚》、《武行者》、《徐京落草》、《王温(实为扬温)上边》等,“朴刀”类的《李从吉》、《青面兽》等而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虽然依凭历史事件而结撰,其描写的内容不过是一部写江湖侠义英雄的传奇小说而已。一群江湖侠义英雄由散到整,齐聚梁山,对抗官府,最后又回归到忠君老路从而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107.
108.
一般以为,孔子在忠孝冲突时主张"孝"的优先性。本文通过分析孔子时代忠孝冲突的典型事件,考察了当时的精英以及孔子在此问题上的看法,特别是孔子在《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论狱"中强调"忠"(或说对"孝"限制)的态度。本文认为孔子在忠孝关系问题上并非单向度强调"孝亲"的优先性,而是语境化的"时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初论陈嘉庚的诚毅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诚毅"是陈嘉庚为集美学校制定的校训,它融汇着中西古今优良的文化因素,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陈嘉庚以诚毅精神为指导,根据具体国情兴学办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0.
原始儒家忠道观念所涉及的方面很广,是爱国与忠君的结合。其中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权利与义务平等、抑君申民等内容。但是,原始儒家忠道观念的初衷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因为其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疏漏。正是这些疏漏给了后人篡改原始儒家忠道观念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