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0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343篇 |
社会学 | 91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92.
李红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82-85
根植于现实、充满诗性与哲理的安徒生童话何以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幼稚、无聊、不现实"的印象?这一虚假印象的形成,既与这些人从未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对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相似文献
93.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着迷于童话及童话叙事艺术。以拜厄特的两部长篇小说和童话故事集为研究文本,以她的文学评论和随笔为参照,探讨作家所具有的童话情结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联,分析其后现代语境下的童话创作所具有的独特叙事艺术,即通过镶嵌童话元素和童话改写文本,使童话副线和小说主线对位呼应,双线情节互动发展;作家的精巧编织使其童话叙事既是对经典与传统的继承和修正,又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自反性和智性色彩。 相似文献
94.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84-87
安徒生1845年后的童话创作是研究中的一块空白。旅行生涯是影响安徒生创作的重要因素。童话文体的创新在前后期有不同的表现,喜剧性和散文化是安徒生后期童话的新质。明朗与沉郁两种情感基调作为安徒生心态的外化在作品中交互呈现。 相似文献
95.
姜群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40-44
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历史,一般被认为是起步于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之后。本文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着重探讨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儿童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并基于此考察了日本早期儿童文学读物的特征与嬗变、创作型童话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揭示出明治时期萌芽的新的儿童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的概貌,以及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6.
郑渊洁的成人童话是其童话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创作转型的标志。与其以往的童话特点相比较,分别从结构模式、角色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分析郑渊洁成人童话的主要创作特点,进而阐明其成人童话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7.
舒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56-62
童话是"爱的礼物",因为爱的意识是童话区别于神话、寓言、传说等文类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童话以独特方式表现的各种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人间的亲情之爱,爱的奇迹,等等.除了这种独特的以爱为本的人性教育之外,童话还包含着丰富的有关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道理. 相似文献
98.
舒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80-84
和"神话"一样,"童话"这个词是从国外移植到中国的.尽管当时所用的"童话"是泛指带文学性的儿童读物,但"童话"一进入汉语词汇便不胫而走,流行开来,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话"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可多得,也不可替代的与"Fairy tale"相对应的名称.本文对汉语的"童话"名称进行辨析,涉及"童话"一词的人文性和统摄功能,包括具体的形象性和由抽象的模糊性所产生的包容性.比较而言,汉语的"童话"名称最契合童话文体的艺术精神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
《法治不是童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法治的书,它是多义的,是一种更具文学品质的法治读本。它可以让每一个读者都从自己的经历与生活出发,展开想象,进而丰富“法治”一词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肖辉先生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它从更人性化的角度,更柔软的方面,让“法治”像是花朵一样绽放在不同心境、不同背景的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100.
郑渊洁的童话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儿童为出发点,为儿童服务的。正如他所说:"我的目标是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解除一天学习的疲劳,让他们笑,让他们高兴。"尊重儿童,儿童至上是贯穿郑渊洁童话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