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699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71篇
理论方法论   376篇
综合类   3103篇
社会学   391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说”历来否定者多,本文辨析其思想内容、实质及其两重性,指出“爱的宗教”是无神论的同义语,它主张以文化代宗教,是人们维系情感需要的产物,它其实并不是宗教,而是人本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的批判是有分寸的。在现实社会中,它作为迷信的解毒剂、强权的缓解剂,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宗教消亡的中介,仍能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2.
“方块布依字”及其在布依族宗教典籍传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块布依字”是布依族民间流传的一种仿汉字的记音符号 ,主要通行于宗教职业者群体。布依族宗教经文手抄本中的用字和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 ,或用与布依语相同或相近的音来记录该语音 ,或根据布依语词义、用汉语方块字的字符重新造字 ,或用与布依语同义的词来记录 ,或直接用汉字本身来记录。“方块布依字”在布依族宗教典籍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民俗风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的谚语特色.  相似文献   
34.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浅析宗教和巫术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和巫术有高级和低级之别、理性和感性之异 ;宗教和巫术对现实的超越方式不同 ;宗教比巫术具有更高的文化性 ,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6.
《上海科学生活》2002,(12):62-65
两年前,在稻城亚丁,当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三座雪山映入眼帘的一瞬间,我生平第一次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那种感觉若非身临其境是绝难体会的。可今年再看梅里雪山,除了再一次体验这同样的感受之外,我又体验了对神灵的敬畏。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市场化的特点。新的趋势是俄罗斯作家的媒体化、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和文学语言的晦涩化。这一时期文学的3个热点板块是新侨民文学、宗教题材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38.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