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29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348篇
管理学   5155篇
劳动科学   120篇
民族学   154篇
人才学   297篇
人口学   454篇
丛书文集   3259篇
理论方法论   626篇
综合类   12418篇
社会学   820篇
统计学   4766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730篇
  2022年   840篇
  2021年   818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828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846篇
  2016年   1062篇
  2015年   1074篇
  2014年   1719篇
  2013年   1612篇
  2012年   1862篇
  2011年   1873篇
  2010年   1794篇
  2009年   1857篇
  2008年   2075篇
  2007年   1520篇
  2006年   1259篇
  2005年   1153篇
  2004年   822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对恶势力的认定,可以从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如何区分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对社会的非法控制性"。恶势力本身没有被刑法明文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其定罪功能是通过对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体现出来的。除了"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这个法定量刑情节以外,恶势力在量刑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发挥出来的。恶势力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其适用对象应限定为恶势力组织的纠集者,同时应避免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952.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沿线国家负债水平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沿线国家人均GDP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人均GDP在开始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逐渐递减,长期看存在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降低沿线国家的负债水平有微弱影响,而沿线国家的历史负债对其自身的债务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其历史负债也会抑制中国对外投资并存在"滞后效应"。本结果有力地反击了国际上关于"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加重沿线国家负债水平的争论。  相似文献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郭伟  闫绪娴  范玲 《东岳论丛》2022,(7):155-164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PP-EM”模型对2011—2020年间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时空测度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下: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转型的快速增长期,全国半数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维度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省域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基本呈现由东南到西北依次递减,华东地区为龙头,西北地区垫底,中部和南部居中的态势,存在空间集聚性;经济发展活力平均指数南北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效率平均指数分布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创新驱动能力平均指数分布极为不均衡。驱动因素上:R&D经费内部支出对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东部的促进作用显著,国内技术购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在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959.
许晖  毕学进 《东岳论丛》2022,(7):122-130+192
新时代中国财政治理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对历史理财智慧的挖掘与转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国共产党因时而应,将历史上理财的定位、价值、管理、关系进行应时转化,形成了新时代财政治理的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智。在财政定位上,从“家国大本”向“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转化;在价值取向上,从“治民”向“为民”转化;管理体制上,从“利出一孔”向“两个积极性”转化;在财政秩序上,从“礼义秩序”向“公共秩序”转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财政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